接下来的三天,程子孝和刘达,按照李常的指示,又尝试了数种方法,但毫无例外,唐敬和楚穆没有给他们任何的可乘之机。
显然现在给他们留下的就只有那最后一条路了——攻袭夏勤的粮仓门周庄。
……
三天过后,李常派出的军中好手,分批进山,虽算不得是地毯式搜索,但人员搭配得当,搜索范围极广,且细。
于第五天中午之时,山里面已是抬出来六具尸体,其中五具为大夏方的探哨,还有一具则是萧家军的。
毕竟大夏方的探哨也是经过专门训练的,野外生存能力强,身手自然也不差。
而在进山追击的将士的反馈中,李常也得到了想要的答案,那就是此时可此刻通往门周庄的两侧山道之中,至少距宜城近二十里的范围内,绝不会出现大夏的探哨,
而这反馈中,特提到了,他们至少见到了有三名敌方的探哨,已经逃至那山崖陡峭之地。
听到这些消息的时候,就连刘达都感觉到有些恍惚,因为这所有发生的一切,都和他预料的相差无二。
这还是刘达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了,原来用脑子打仗竟有种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成就感。
可李常的分析,言犹在耳。
一切都太过顺利,顺利得有些不真实。
可现在戏台已经搭好,就剩明晚的袭营抢粮的重戏了。
不过就算都已经到这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时候,李常依旧在努力思索着,夏勤到底会给自己留有什么样的后手。
可有的时候,想并不代表能。
李常终究无法想象到,疯狂的夏勤会用那么多可救人命的粮食,去做深夜传信的烽火台。
甚至就烽火传信这个点,李常都已经考虑过了。
可门周庄距离三大营的距离,曲安山的高度,夜晚的黑暗,所有一切的因素都告诉李常,烽火传信在门周庄行不通。
所以眼下,明晚的门周庄之行,势在必行。
......
而三大营中,这两日程子孝和刘达并未领兵袭扰,反倒是曲安山附近的探哨传来了,他们被驱赶和追杀的消息。
当这个消息送到楚穆和唐敬手中的时候,两人眼中都充斥这一股戾气,因为这个消息和夏勤给他们的指示一般无二。
两人知道,当出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说明,很快宜城方面就会有大动作,那就是攻袭曲安山营地,打劫门周庄粮仓。
而他们只许表面上,与往常无二。
待见深夜门周庄大火,映得天空泛红之时,按计划,楚穆率两营攻打宜城,唐敬率一营直扑宜城到门周庄的山道即可。
所以这两日,三大营完全没有任何的异动。
至少在李常的眼中,甚至楚穆和唐敬自己的眼中,三大营都是这样的。
可实则并非如此。
前天晚上,楚穆的大营之中,有一伙人摸黑进入了营地之中。
要知道,现在的三大营,都是按夏勤的要求,日夜巡营频繁,守备森严,能够悄无声息的潜入到楚穆的大营之中,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夏勤另有安排,特意命人瞒过李常的探哨, 选择深夜入营,但这种可能性为零,因为楚穆从未接到夏勤任何新的指示。
何况大战之中,于己方主将之中暗地里安插眼线,那绝对是对自家主将一种极其不信任的表现,
一旦被发现,轻着引起君臣嫌隙,重则有可能导致将生二心,夏勤不会傻到在这种关键时刻,去做这样的事情。
所以剩下的,就只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伙人,在军中有内应,而且内应人数不少,
毕竟潜入者并非一人,而是十数人,能掩盖住十数人的潜入行为,而不暴露,这内应人数自然不可能少。
......
第六日,傍晚。
宜城城内没有任何不同于往常的地方。
而之所以如此,则是因为袭营劫粮,关系太大,李常早就给程子孝和刘达下达了死令,非临战前的一个时辰,绝不可将消息透露出半个字。
毕竟四城经验教训在前,哪怕现在的宜城如铁板一块,李常仍旧害怕有夏勤早已布下的棋子,从而走漏了风声。
……
房间之中,依旧是李常三人。
“郭锋和韩忠,可有消息。”李常问道。
“郭锋已于昨日通过博南镇的晃桥,按照军师给他的指令,过晃桥之后,不得再停足歇息,所以按脚程来算,卯时能到抵达宜城。
至于韩忠,他所行之路,昨日山道垮塌,受了耽搁,只怕今日无法抵达。”程子孝答道。
李常听后认真点头,而后没再多言,只是坐回到了椅子上,闭目养神起来。
刘达看向程子孝,小声不解道:“程大帅,这韩忠和郭锋到底是什么人物,为何军师如此关心两人的行程,这几天里都已经反复确认好几遍了。”
程子孝听后,瞟眼看向还在闭目养神的李常,而后拉着刘达又往外走了几步才小声说道:“那韩忠是世子殿下拜过把子的兄弟,他的名字还是老王爷在世时,亲自让府里的老管家老张叔给写进族谱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满门忠烈,皇帝却逼我造反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满门忠烈,皇帝却逼我造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