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孝宽驻守玉壁,手中仅有几千兵力,无法与斛律光的大军抗衡,因此未能阻止北齐的扩张。
公元571年春正月,斛律光取胜,汾河以北修筑华谷、龙门二城,并进逼定阳,在国境西面平陇等地修陇十三座城堡,为北齐拓地五百余里。
宇文护派柱国辛威、韦孝宽、普屯威率军进攻平陇,与斛律光在平陇城下交战,斛律光率军击溃北周军,斩杀敌军一千余人。进一步巩固了北齐在汾北的防线。
汾北危急,周军只好撤去宜阳之围,前去解救汾北。
宇文护得知消息后忧心忡忡,没想到韦孝宽的预言竟然成真,可惜他当时并未认同。他询问堂弟宇文宪,宇文宪建议,应亲率大军前往同州,作为勋州前线的后援,同时率精兵前出黄河进行攻势作战,以扭转汾北的不利局面。
宇文护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派宇文宪率兵两万,从龙门渡河进攻斛律光。
【不得不承认,宇文宪的选择非常巧妙,按照常理,如果宇文宪直接从勋州出兵,依托玉壁这座坚固的城池作战,既可以进攻也能防守,确保安全。
然而,斛律光的主力部队集中在华谷,若在此交战,难免会陷入持久战。而选择从龙门出击,虽直面斛律光在汾北布下的重重防线,但以主力大军攻克这些小城,取胜的可能性较大。
此外,韦孝宽在勋州的牵制作用,使得斛律光不敢轻易离开华谷,这样周军两面夹击,胜利的机会自然加大。】
公元571年三月
北周宇文宪率大军从龙门渡过黄河(河流);因北齐斛律光退守在华谷,面对北周大军,龙门镇守将王康德未敢迎战,而是选择弃城而逃。宇文宪不费一兵一卒便占领了北齐的龙门镇,北周军队声势大振。
北齐的伏龙等城随即加强防御,并向主力部队请求支援。
然而,周军却突然收缩兵力,停止了进攻,表现出一副见好就收的态度,这让齐军感到困惑。数日后,周军主动撤出了刚刚占领的龙门镇,并且挖开了汾河,使河水改道从龙门镇北面流过,形成了隔河对峙的局面。
齐军见龙门镇已成为空城,试探性地起兵进攻,发现周军确已全部撤离,于是认为周军不再有东进的意图,防守也逐渐松懈。
斛律光得知消息,他暂时放下了警惕,计划将主力部队调往南汾州,以夺取这座孤立无援的州城。
没想到这一切都是宇文宪的计谋;(龙门镇的先吃后吐,汾河水道的改移,全部是为了战役中的欺骗,目的是让齐军放松警惕。)
宇文宪的主力部队仍然驻扎在龙门以西,以伺机而动。得知斛律光按兵不动后,宇文宪迅速过汾河,在短短两日内接连攻克了龙门、伏龙、张壁等五座城池,不仅抢走了齐军留下的粮草,还将这些城镇彻底摧毁。
这一系列欲擒故纵之计,让斛律光应接不暇,来不及南下救援,眼睁睁地看着几个月以来辛苦筑建的城池化为乌有。
无奈之下,斛律光只能收缩兵力,全力防守华谷,以防周军打通勋州向南进入汾州的通道。
宇文宪深知斛律光虽失去了几座小城,但主力部队并未受损,此刻也不敢硬拼;因而,他留下大将军辛威和韦孝宽共同牵制斛律光,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北上,救援南汾州。
斛律光终于意识到宇文宪的真正目标是南汾州。看到周军主力已经北上,继续扼守汾北通道已无实际意义,他率大军北撤至晋州平阳郡。
宇文宪的军队从勋州而来,紧随其后,但由于兵力有限,未能有效阻止斛律光的行动。
【北齐朝廷得知宇文宪再度出兵,派遣段韶和高长恭率大军前往晋州支援。】
段韶南下后,准备进攻北周的柏谷城。柏谷城非常险峻,众将不同意强攻,段韶却道,“吾军需得收复汾北、河东区域,若不平柏谷,必是后患无穷,吾料周军还在南道,如今,只要切断要道,周军定无法救援,柏谷城虽高峻,但城内狭窄,可用火攻,火箭射入,一日即可攻克。”
于是,齐军发起进攻,城内周军溃败。而后,齐军重修柏谷城,留下守军后退去。
此时,齐军包围汾州许久,城内粮道也被自己切断。
五月,齐将段韶率军抵姚襄城,此前,北周军在姚襄城的南边重修筑新城。
段韶从军中挑选壮士,从姚襄城北面偷袭,另派人偷渡护城河进入城内;齐军渡河一千余人,周军才发觉,齐军里应外合大破周军,活捉北周若干人等,一举攻克姚襄城。
姚襄城虽小,但坚固;且与南汾州城池相距不远。
宇文宪的兵力仅有两万余人,他不敢贸然越过姚襄城继续前进,因此,便派大将军宇文盛向南汾州运送粮草以支援。同时,他包围姚襄城,并沿途挖掘深沟,以防齐军前来解围。
斛律光得知消息,即刻率五万大军直抵南汾州。
齐军凭借人数优势,采取强攻。斛律光部队继续围困南汾州,而段绍、高长恭则率主力前往救援姚襄城。
宇文宪率军队奋力抵抗,但由于兵力不足,加之连续数月作战,已人困马乏、疲惫不堪,最终未能抵挡住齐军的强大攻势,不得不撤退。
随后,齐军再次包围南汾州。南汾州刺史杨敷(隋朝开国功臣杨素之父)竭力抵抗,但因力量薄弱,又遇外援断绝、经过三十多日的抵抗,南汾州终是被破,杨敷被俘。南汾州落入北齐之手;
喜欢遗落渺尘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遗落渺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