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他娘的!”
“霸王万岁!”
……
汾阳宫中,欢呼如潮,群情振奋!
郝瑷,这个倒霉的金城郡金城县令,因为和县里的校尉薛举过从甚密而被牵连多职,成了一介贫民。
大隋的县令,是个不大不小的官。
总览整个大隋帝国,顶峰时期全国也就一千二百五十五个。
尝言说得好,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
在一个郡之中,县令也就那么几个。
不说俸禄有多少,单说那说一不二的权势,也是一县之内绝对是说一不二的顶级存在。
薛举和他好,是因为在金城县地界上,势力和财力太过恐怖。
金城郡,多胡羌,也是南北豪商、丝路马帮的聚居之地,民风彪悍,关系复杂。
他和县丞,做为外来户,多少事情都得通过薛举这样的人物去协调处理。
以至于到后来天下动荡,匪患鹊起,这需要薛举的地方就越来越多。
郝瑷虽然和薛举亲近,但并不知道薛举的图谋,最多就是替薛举出出主意。
直到新任郡丞张巡带人找上门来,他才知道自己被薛举牵连了。
当看到薛举谋反的那些确凿证据,一一摆在面前,他便一下瘫软在地。
还好,夺了职务,贬为草民,命确保主了。
不过家中那些财产、积蓄,也被一并罚没入官。
全家十几口子人,挤在一个小杂院中,监视居住。
老家,是回不去的!
这个院子,还是新任通守汪洋见他可怜,出钱租赁借与他们家的。
现在,全家人的生计,就靠自己和三个儿子除外干些抄抄写写的工作,以及老婆、儿媳们接一些缝缝补补的伙计,来维持。
天下地下,恍如隔梦。
这样的日子,让他一个出身京兆郝家的士族子弟,深感绝望。
怪谁呢?
识人不明,妄听妄信……
只能全怪自己了!
他想过去死,可是看着老婆、儿孙,他又一次次退缩了。
就在这时,一个叫杀波若的白鹭寺官员找到了他。
没人知道他们之间说了什么,反正数日之后,郝家举家迁徙,去了张掖郡定居。
熟悉他们家的人,再也没见过他们!
十五日之后,风尘仆仆的郝瑷(ài),被人从一家黑色的马车上放了下来。
不远处,旧日好友、也是他此生最大的灾星薛举,正笑盈盈地望着他……
十月中,尽占汲郡的李密,遭到了朝廷联合大军的围攻。
豫州总管府大总管杨义臣,率军五万,从运河汲县西南登陆进攻。
豫州总管府副总管周法尚,率军五万,从魏郡灵泉进攻。
江都通守王世充,率军六万,从东郡白马进攻。
清河郡郡丞杨会善,虎视眈眈……
而山东剿匪总管薛世雄、涿郡鹰扬郎将罗艺西进平舒,率军把万,对河间展开攻势。
而辽东的杨继勇,则联合北平郡、渔阳郡、上谷诸郡,率军五万,进入上谷郡,震慑窦建德。
一时之间,河北大地上战火纷飞,阴云密布……
受到多路进攻的李密,左支右绌,压力山大。
苦战十数天,伤亡惨重。
经过紧急军议,他果断放弃刚得手不就的黎阳仓和汲郡,率军撤入武阳。
官军攻势不见,李密再撤,进入官军力量相对空虚的武安郡、襄国郡、赵郡、恒山郡……
官军攻势稍减,双方在襄国郡和清河郡北部边境,形成对峙。
这时,一个重要消息不胫而走。
黎阳仓,是一座空城。
上百万单粮食,以及不计其数的军资,不翼而飞。
江湖盛传,正是李密将其中的海量府藏搬空,送往一个非常隐秘的地方掩藏!
甚至,江湖上还流传出一份,足以让天下英雄疯狂的黎阳仓存储清单。
粮食,武器,甲胄,金银珠宝,交子……有零有整!
此时的李密,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就食长出一万张嘴可又怎么让天下人相信?
开仓放粮、遗米如沙的景象,已经让所有当初来黎阳仓就食的好汉、百姓,记忆犹新……
突然爆发的战争,也让盘踞在河间郡一带的窦建德主力吃了苦头。
连续折损无数兵将之后,为了躲避官府的锋芒,窦建德也下令全面西撤。
他们边战边退,大部主力转战河间郡西边的博陵郡、信都郡。
自此,影响运河河南段、河北地段、山东地段顺畅的反叛势力威胁,基本解除。
因为李密霸占汲郡而造成的运河河运阻塞现象,得到根本缓解。
大运河,再次焕发她的勃勃生机,一派繁忙景象。
鉴于东突厥入侵的压力,北方留守府敕命豫州总管府、雍州总管府,开始扩兵。
除了充实地方府郡兵的力量,还将各卫的兵额进行满额补充。
特别是豫州总管府地区,因为河南山东大量的人口流失,出现了许多无主田地。
根据北方政事堂和民部的行文,各地新招府兵的均田,将足量异地划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