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字王,中华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
在皇室贵族及官僚权贵中的地位,它是仅次于皇帝的最高级存在,极其尊崇。
一字王,也叫亲王,又称并肩王。
从古以降,其承受者都是皇子,或者是皇帝的兄弟。
惯常的名法,通常是在其王爵前冠以古代国家的名称,如周王、鲁王、赵王等。
当然,这些代表国家名称的单一字号,也往往代表着被封赐之人其特殊的历史功绩、出身以及与皇帝的亲疏远近。
自曹魏起,正式废除了秦汉以来的二十等爵,实行公侯伯子男五等制度,以后为历朝所沿行。
至魏文帝黄初年间,定爵制为九等如,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最初在乡侯之下还有亭侯,后省)、关内侯。
王者,通常为皇室宗亲所独有!
二
卫王,一字亲王爵,超品!
卫,与那些常规亲王封号如周、鲁、赵、魏、梁、燕、代、韩、宋、吴、越等相比,很有不同和讲究。
卫王之卫,在历朝封爵体系中,都有着其深厚的现实含义和历史渊源。
卫,最早是指周朝京师以外的行政区域,称为卫服。
后来,在卫服之地分封的诸侯国称为卫国,这些诸侯国负有保卫或扞卫周朝廷中枢的重任。
因此,“卫”字逐渐引申出保护、保卫、防护等意义。
当“卫”字,开始被用作王号,它便象征着该王爵必然承担着保卫国家、维护皇室权威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所以,卫王之号,绝不是随便赐封。
它不仅要体现所冠王号之人地位尊贵无比,而且还要隐含对其学识、智慧以及治国理政能力的高度认可。
在这一背景下,卫王作为王爵之一,其封授对象通常要么是皇室成员中的极其尊贵者,要么是对国家具有极其重大贡献者。
这二者满足之后,还必须顺理成章、合乎法度地肩负有保卫中枢、扞卫国家特殊使命。
顺理成章,合乎法度!
……
三
“所以,殿下卫王的爵号,可谓其意深远!”
裴矩讲到此处,一边微微啜着香茶,一边拿着那双洞穿世界的眼睛看着杨子灿,意味复杂。
“噢,原来如此啊!”
“我这下才算明白,卫王之卫,原来有如此含义,嗨,还别说,加到子布身上,还真是恰如其分!”
学习了新知识的来护儿,兴奋地就像个孩子,差点拍着手叫了起来。
不过此时的杨子灿,却面色微微有些凝重,一时间陷入沉默。
裴矩见此,不由得点点头,似乎有些欣慰。
见阿布陷入沉思,来护儿渐渐感觉到事情并非表面上看到的那样简单。
他不由得狐疑地看向坐在中间的老头。
但裴弘大一点儿没有继续解惑的自觉,还在那儿老神在在、面色如常地自斟自饮。
主角都沉默了,来护儿再是着急,也只能沉下那颗武夫的心,陪着裴老头儿喝茶装一个呆狗。
好久,阿布的面色,渐渐恢复正常。
“怎样?想明白了?”
裴矩笑着问道。
“嗯,想明白了一点点!”
阿布谦虚地说道。
“说说,都想明白了什么?”
裴矩和来护儿不约而同的说道。
裴矩是想当然地期待,而来护儿是急于知道答案的急切。
“当初打败突厥都拔大军的时候,陛下降旨让我承袭外公师仁之王爵,小侄深感惶恐和震惊!“
“以我外藩之身,得此恩厚,实在是有逾制之嫌疑……”
“毕竟,我既非皇家直系血脉,要是从家母那儿硬着算起,也还是有点远了!”
“可是陛下竟然乾纲独断,降我如此之天大殊荣,实在是诚惶诚恐、受之有愧!”
的确,按照杨子灿的家世情况,即使再是立下什么样的大功劳,若要严格按照礼制分封之法,封一字王是比较难的。
“非皇兄弟或皇子亲王者,罕二字王;异姓者,不得封王。”
更何况,大隋到了广皇帝的时代,基本上停止了封王,更没有异姓王。
即使是早些年文皇帝时代分封的一些王,也一个个地在快速消失,或死后不袭,或犯事削爵……
阿布的便宜舅舅,杨集杨文会,也就是外公卫昭王杨爽的儿子,老早就被广皇帝因为涉嫌勾结杨谅造反而被废黜下狱。
后来,还是王蔻亲到皇帝皇后身边说情,才被悄悄地发配到粟末地老妈王蔻手底下看管,安置了!
所以,这个便宜舅舅杨集,本来才是当今正儿八经的卫王——承袭他爹——阿布契郎的外公之爵,可惜他把路走歪了!
本来,舅舅下狱除爵,那卫王这个王号就此算是该在大隋彻底停用了。
一方面前卫王杨集也没有啥儿子,另一方面即使有儿子但以广皇帝削藩的思路也绝对没有可能去继续让其承袭!
但杨广就是杨广!
他趁着远亲外甥杨子灿力挽帝国狂澜于既倒的时机,又把卫王这个一等爵号的帽子发出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