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眼下的事情安排好了以后,向北寒就一心为进入大学学习做着准备。
这一天,向北寒正坐在“向宝堂”的二楼看书呢,就听到下面的黑皮“哎呦”了一声,紧接着就说道:“老爷子!您这是一整套的《神农百草经》啊!哎呦!这我可定不下来,得请我们老板亲自下来看看。”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一听黑皮这么说,向北寒就知道有人送来了一套他看不准的古医书。立马就放下了手中正在看的“考古学”教科书,起身向楼下走去。
刚到楼梯口,正巧和准备上楼找他的黑皮走了个顶头碰。看书喇
“哎!小北!有位老爷子送来了一套《神农百草经》,我是叫不准了,还是你来看看吧!”
黑皮说着话就用手指了指坐在桌子边喝茶的一位老者。
向北寒眼睛一看,竟然认识,正是在青海西宁莫家街那间“四味书屋”老板,王千石。
“王叔儿!您怎么来了?太意外了。”
向北寒说着就赶紧迎了过去,用手拉住了王老板的手,高兴地说道。
王千石也露出了很意外的表情,说道:“哎呦!小伙子!没想到在这遇上你了。这是你的店啊?”
点点头,向北寒说道:“对!这‘向宝堂’是我们祖上传下来的。”
“那我来的可真是地方了。”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王千石说道。
“小北!你和这位老爷子认识啊?”
黑皮有点儿发蒙地问道。
向北寒一笑,就把自己在西宁莫家街上,和王千石怎么认识的说了一遍。
转头又对王千石说道:“王叔儿!那本《事林广记》就在我爷爷的书房里放着呢。等怹看完了以后,我就要拿到‘双圣’博物馆里对外展出了。”
点点头,王千石说道:“好!好!这样好!也算是没有隐没了那本书的光彩。”
向北寒赶紧给王千石又倒了一杯茶,说道:“王叔儿!您怎么到北京来了?”
王迁安回答道:“咳!我这是搬到北京来了。我女儿从国外回来了,扎根在北京了。她不想我一个人呆在西宁。我呢,这几年的身体也不算是太好,那间《四味书屋》生意也挺惨淡的,我想也好,到北京和女儿一起生活,给她看看孩子,帮帮忙。”
“这样好!北京的环境还是挺适合老人居住的。”
向北寒说道。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点点头,王千石说道:“来了北京后,我那店里的那些书,我基本都处理了。还留下几本有历史价值的书,我就带过来了。寻思着找个正经地主儿,把这些书都卖了,帮着姑娘在北京买栋房子。”
说着就把自己带来的那一套《神农百草经》推到了向北寒的面前。
接着说道:“这套书我到手也有些年头了,一直没有拿出来示人。我虽然不懂中医学,也说不出准确的时代,但我自己很喜欢。所以一直珍藏着。今天,就请你帮我看看吧。看得上眼,你能收就收了吧。”
郑重地点点头后,向北寒轻轻地拿起桌上的三本古老的医书。
木刻,传抄,线装本,看上去很老旧,纸张也变的有些脆了。
看纸张、字体,墨色、纸张、刀法,以及古书的老旧程度。凭向北寒的眼力,他判断这套古书的历史已经有四、五百年了,是明代的东西。
点点头,向北寒一边翻看着书录,一边说道:“王叔儿!这套古书应该是唐代的刻本,也是传抄本。这《神农百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是现存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药学专着。撰人不详,‘神农’只是寄托名。全书分三卷,载药三百六十五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不过,这本书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有专家说成于秦汉时期,也有说是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这本书最早着录于《隋书?经籍志》,载‘神农本草,四卷,雷公集注’。《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录‘神农本草,三卷’,宋《通志?艺文略》录‘神农本草,八卷,陶隐居集注’,明《国史经籍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清史稿?艺文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您带来的这一套,三本《神农百草经》就是明代的刻本。纸张、墨色、刀法都对。”
王千石微笑着点点头,说道:“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你这么一说,我终于是知道这套书的由来了。”
其实,向北寒说的这些,在王千石,或者是黑皮看来,都是神奇的不得了的事情,他们是不知道这些历史史实的。可他们哪里知道啊!十几岁就跟着郑挺申学习中医,这《神农百草经》作为学习中医,或者是药师中药学的必修课程,向北寒早就熟读过很多遍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鬼眼寻珍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鬼眼寻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