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仲当即命人取来一截青竹,大约也就三四尺长,还有一根略长的木棍。
林川也不含湖,从背囊里掏出一根长条铁,先插进青竹中,用锤子击打,把每一个竹节都给砸开,就底部的竹节不打通,而是按照公孙修的意思,只开一个小孔。
竹节贯通一体,林川又换把挫刀,将青竹内部的凸出部分一一削得光滑,再将木棍校准青竹,将木棍又削去表皮,使其薄了几厘,可贴着缝隙插入青竹内。
林川看似十根手指粗入胡萝卜,却灵巧至极,这一套下来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
公孙修接过了这把简易的“水枪”,跟后世喷洒农药的手动喷水枪、针筒没有什么区别,他端详了许久,对亲兵道:“端一锅刚烧开的水来。”
亲兵领命应是。
众人都不明其意,觉得这不过是竹子里塞了条木棍,又怎能称之为“水枪”呢?
很快的,一大锅煮沸的热水被抬至院子里,公孙修率领众人到庭院,把水枪伸入锅里,拉动插在青竹里的活塞,在气压的作用下,咕噜咕噜几声,滚烫的开水被吸入空心的青竹内。
公孙修端起水枪,勐地一推活塞的木棍,在人力地挤压下,青竹内的开水顺着另一端开的小孔喷出,“嗤”的一声,水柱直飞出三丈远。
时值天寒地冻,热水一经挥洒在空中,也先化作了雾状的结晶冰体。
众人都同时发出了“咦”的一声,邓艾也看出了其中的门道,但是原理不明确,只道:“王上,这水枪射程若能及得更远,倒是不错。只可惜三丈远近,并不能发挥多大的实际功效。”
公孙修挠了挠头,这一短程距离确实发挥不了多大的功效,还没摸到敌军三丈周身,就当场被敌军一箭给带走了,皱眉道:“那就要造的更大,大到直接把水射到城头上。”
更大的概念,就得细嚼慢咽一番了,邓艾沉吟道:“若能射到城头上,魏军避无可避,这样的严寒天气下,必然冻伤冻死。”
林川适时地道:“王上,既然要想造得更大,也可砍伐树木作为水枪,而不要用细小的青竹。”
公孙修听到这里,皱眉道:“孤当然知道,可是以树木作为水枪,如何把树从中掏空呢?你可有办法?”
林川用手扒拉了一下乱糟糟的头发,沉吟道:“王上有了水枪的这般想法,也给了小人一点启发。可命人至城外伐木,然后将树木从中剖开,每一丬都从中挖出半圆状,再将两丬合上,以长钉铁索加固,中间就是空心的。至于活塞的木头只要测好尺寸,从后塞上,一样是能用的。”
公孙修登时大喜不已,点头道:“不错,不错,这是个好办法,既然如此,立即命人造出来。由卑衍你代为监督。”
卑衍当即领命应是。
说行动就行动是公孙修的办事原则,卑衍带领一队人马出城,进山伐木,只用了两日的时间,便砍伐了上百根粗壮的巨木归来。
林川率领城中木匠,以及燕军中手巧的兵卒,先将每一条巨木都从中剖开,并按照精良的尺寸挖出半圆,最后准确无误的合上,用长钉钉上,缝隙处更是塞入黏土防止漏水,外表又缠上铁索,巨大的针筒便做好了。
至于活塞就是剥皮削薄的工程,对木匠来说自不是难事。
第一架水枪造出来的时候,公孙修亲自巡察,诸将前后也陪伴同行,均问应当把水枪取什么名字。
公孙修哈哈一笑,打趣道:“不如就名为‘水龙炮’吧,先命军士操作一番,看水龙炮能及多远,要是掉了链子,可就成了‘旱龙’,而非水龙。”
水龙炮架设在支架上,炮口呈四十五度角斜指天空,在活塞木插好后,士卒便提着烧开的热水自炮口倒了进去。
随着一声“三二一”,六名燕军同时合力推动活塞木,水龙炮在内部的气压上,滚烫的热水如同箭一般自炮口飞出,达两百步的距离,“砰”的一声撞在城墙上。
热水大部分淋在墙上,顺着墙壁滑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结出一层薄冰。
众人都被这一恐怖的威力给震慑住了,公孙修笑得合不拢嘴,冷笑道:“这下子司马懿跑不掉了。”
邓艾道:“事不宜迟,当全力赶制水龙炮,以此法进攻无终县,不愁他不心慌。”
水龙炮的设想理念来自于公孙修,实操者由林川实施,前后近万人参与其中,抢造抢修,就为了把水龙炮快一日造好,毕竟天气说不准再过一段时间就变好了。
在前后用了近十天的时间,燕军不仅造好了一百二十架水龙炮,还将城内的大鼎大锅都一并征调,统统装到辎重上。
此时的右北平郡已然遭遇了大雪掩埋,本来就行走不便,更别提此时一脚深一脚浅的大雪。
现在又多了一百二十架沉重的水龙炮,要从昌城县出发,越过徐无山,然后才能抵达无终县。
邓艾早已规划出了行进路线,指着地图道:“与其走崎区的山路,不如顺着被冻住的河流绕道前往无终县。现在河水被冻住了,表面光滑如镜,冰层厚达二尺,可供人马行走而不会裂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