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的脸色这才缓了下来,也明白公孙修所言属实,诸葛亮的北伐都是采取稳中求进的打法,很少出奇兵以略定。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就被诸葛亮严厉禁止了,认为过于冒险,应当实打实的打下凉州,逐步蚕食曹魏。
前世的公孙修可没少看《百家讲坛》之类的,能进武庙十哲之人,没有一个是空架子,诸葛亮虽然大小规模五次北伐,却并没有消耗了蜀汉的国力,这跟他超乎寻常的内政管理能力是分不开的。
五次北伐出兵的规模都不算小,没有造成大规模的国力消耗,反而利用战争的历练给蜀汉增加了不少的新生代力量。
在很多人的误区中,都认为诸葛亮的北伐损失了蜀汉的国力,然而实际上是在他的治理下,“黎庶追思,以为口实”,国贫民虚的蜀汉也变得“道不拾遗,风化肃然”。
不得不说,这是一大奇迹。
这可不是史书的吹嘘,《三国志》是陈寿撰写的,而陈寿是实打实的蜀汉人,公元233年出生的人,也算是亲历过诸葛亮治理下的真实社会环境。
想到陈寿,公孙修心想这小子现在也不过十一二岁,倒不如收至燕国来,询问姜维道:“伯约,孤听闻当年马谡丢失街亭被武侯问斩,马谡有个姓陈的参军也受武侯的惩罚,处以髡刑罚之。此人留一子,名曰陈寿。不知可否劳烦伯约,将此人送来?”
姜维大为不解,他自然不知有这一人,毕竟当初受马谡牵连的人太多了,其账下的小小参军的儿子,更是不得而知。倒是他心中颇为起疑,暗想:“陈寿?这名字听着耳生,若是举足轻重之人,我应当知晓才是,燕王远在数千里之外,从未涉足蜀川,怎知得一个小小的孩童?送至燕国,又有何目的呢?”
当然,这一疑惑也很快就抛之脑后,毕竟公孙修的三家分魏计划,合乎其心意,不禁想到:“先帝跟武侯未克的遗志,终将由我来延续,并以死继之。”
当即拍着胸脯保证道:“燕王放心,在下回去后盘查一番,若能寻到,必将其送来。”
公孙修大喜,三人又一路畅聊了如何出兵响应的事宜,姜维跟诸葛恪都是难得一遇的军事奇才,众人间的谈话也愉快至极。
邓艾瞧着姜维,心中不禁生出了几分忌惮:“此人竟如此厉害,若有一日,燕与蜀为敌,则将有一战,可得小心提防此人。”
会盟的意见也互相交换,公孙修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加入蜀吴联盟,把中分天下之约变为三分天下之约。
事能否促成还看天意,大饼终究是要画得圆一些,公孙修个人的意见既代表燕国,姜维跟诸葛恪则须分别禀告刘禅跟孙权,再做定夺。
喜欢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