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行宫内,百官战战兢兢,不敢出一言以复。
过了好半响,侍中老臣孙资才敢出声:“陛下,太尉远征受挫,我大魏理应发兵解救,顺势一灭辽东,二击东吴。”
曹睿年仅三十五岁,隐隐有盖追曹操之风,发动征讨辽东的战役,在他看来是为政期间足以载入史册的功绩。
出兵辽东前夕,朝中大臣主战派及绥靖派都展开激烈的上书,最后拟定了征辽的部署,特意把司马懿调回洛阳,商议讨伐辽东的事。司马懿自知朝中征辽事急,又不肯调动太多的部队劳民伤财,便只求得四万大军开拔,立下豪言一年光景便可攻克辽东而归。
可出兵到此不过七个月,司马懿连带着万余名将士受困于辽隧不可屈伸,一旦粮草用尽,必死无疑。
曹睿怒不可遏,可也知道司马懿的重要性,此人在军中的威严甚重,若有闪失则军心大丧,同时魏国也已经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大将了。老的老,死的死,人才愈加稀缺。
“听朕旨意:召兵五万,赴辽东助太尉平定蛮夷,并启用青、衮、幽、冀四州所造的海船,先决辽贼,后诛东吴寇首,既然已数千里援辽,看来公孙渊给孙权的条件着实不小。”
曹睿沉吟少许,考虑增援辽东。
孙资叹了一口气,他为臣多年,早已练就了打圆场的滑头,忙道:“陛下准备以何人领军往辽东?”
曹睿道:“兹事体大,中书令有何人选,不妨明言。”
孙资犹豫再三,说道:“不如命散骑常侍司马师、幽州刺史毋丘俭领军往辽东,与太尉司马懿、王昶等人合兵一处?最后仍由太尉率领。”
“此言甚好。”
曹睿微微点了点头,司马师作为散骑常侍,职责是规谏过失,以及皇帝的顾问。他也看得出来,司马师是知兵法、通兵略之人,足堪大用。
幽州刺史毋丘俭与皇帝本人有六年东宫之旧的交情,且曾经两度伐辽,是燕贼的老对手了,由二人作为援军,进驻辽东是再好不过的。
只是远水不解近渴,五万魏国援军抵达辽东的时候,司马懿说不定早就撑不住了。
喜欢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