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他的怒斥,苏轼等人脸『色』愈加难看,自百家讲坛以来,儒家内部对文邦不满的情绪已经溢满。
徐静淼身为儒家子弟,哪怕贵为路经略使,竟然不随大流而怒斥众人,此举固然是不愿结党的自诩清高,但是也让诸位儒士脸上无光。
无声无息间,两股磅礴浩『荡』的浩然正气冲天而起,赫然是苏轼和赵挺之二人忍受不了徐静淼的倨傲,一齐出手,两人皆是七境中阶,按实力来说远远胜过徐静淼。
可是此地毕竟是文邦,而非宋朝疆域,两位尚书能够借用的国势有限,徐静淼却是本场作战,山城灵韵源源不绝,是以纵然只有一人,却也能和两位尚书分庭抗礼。
“徐大人。”
见屋内气氛剑拔弩张,始终安然端坐的李越舟忽然轻声笑道,徐静淼闻言看了他一眼,缓缓收起气势,怒哼道:“尔等当真知晓我儒家教义精髓么?”言罢,他自己拂袖而去。
苏轼等人脸上都是一阵白一阵青,不少人待得徐静淼离开许久,方才一个个破口大骂,斥责对方是文贼同党,甚至还有人怀疑他已经暗中勾结金国,意图献出重庆府路。
瞧见众人丑态,李越舟轻轻叹息一声,起身道:“时间不早了,李某先回房间了,诸位先慢慢谈吧。”话音未落,他已经转身走出屋子,等若是往众人脸上又是甩了一个耳光。
苏轼和赵挺之再是城府深厚,接连两人离去,也是脸『色』铁青。
好半晌后,二人才慢慢冷静下来,对视了眼,赵挺之缓缓一笑:“他们走了,其实也好,毕竟接下来的事情,委实不太符合我儒家教义,不过所谓借刀杀人,刀子固然邪佞,只有『操』刀人足够正派,自然能抵御邪魔之气不受侵蚀,苏大人,以为然否?”
苏轼轻轻颔首,微笑道:“理当如此。”
听见二人此言,众人都是有些『迷』『惑』,唯独魏锦绣等人目光中透出几分半了然的疑虑。
赵挺之一袭青袍,含笑道:“明日就是我儒家和法家、纵横家同台论辩的日子,这是百家讲坛最后的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若是此环节出了问题,文贼定然再无颜面举办百家讲坛,如此一来我儒家根基稳固,再也无需担忧诸子百家的觊觎窥探。”
听到此处,不少聪明人都已经隐隐明悟,『露』出惊诧神『色』。
苏轼笑了笑,淡然道:“诸位放心,文贼毕竟是我大宋的附庸国,我儒家自然不能对他们出手。”
“不过,所谓树大招风,文邦嚣张跋扈,举止张扬,自然容易招惹是非,”赵挺之环顾一圈,微笑道,“如果赵某所料不差,明日三甲论辩环节,必然会有大敌到来捣『乱』。”
苏轼笑容盈盈,只是眸底却泛着让人不寒而栗的森然:“我儒门士子明日可以继续观看三甲论辩,不过我等都是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若是有大敌到来,自然不能相助文邦抗敌,此番话,可曾记住了?”
众人都是面面相觑,能参加百家讲坛并和苏轼等人同屋交流,自然都不会是笨蛋,也都听懂了苏轼和赵挺之的意思,可是这等计谋固然不错,却和儒家教义不符,一时都有些犹豫起来。
魏锦绣叹息一声,颔首道:“我等明白。”
韩均耀诧异地看了他一眼,也轻轻拱手,而后陆秀夫等人也是默默称是,随着他们几人的应允,其余士子们也纷纷应诺下来。
——————
“儒家高踞榜首,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过以苏轼等人心『性』,绝不会允许百家讲坛顺利进行,否则就是任由儒家根基被人撬动,一次不行,就举办第二次,久而久之,自然能让儒家大厦倾倒。”
一家不知名的破陋客栈内,贵为大宋吏部尚书的王安石居然一袭布衣,神态从容地坐在大堂里,他口中吃着的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店家自己做的蘸水馒头。
慢悠悠地吃了三个馒头,王安石才用餐巾擦了擦嘴巴,看向桌子对面的那人,淡然道:“所以你觉得,这次苏轼等人会有什么手段?”
对桌那人是名和王安石差不多年纪的老者,闻言后淡淡一笑:“我昨日收到消息,花三胜、花四娘于前日突然离开北方,似是往蜀地而来。”
“七大寇么?”王安石敛眉凝思,那人又是一笑:“以赵挺之谨慎的『性』子,恐怕不会只有这两位大寇,你也应该收到了一些情报吧?”
王安石轻轻颔首,淡然道:“龙破甲、屈志才。”
“第三大寇,第三大逆,再加上花家兄妹这第一和第七大寇,果然是大手笔啊!”
那人啧啧一笑,端起酒杯喝了口,顿时被那粗制劣造的黄酒呛了一下。
见他面目扭曲,王安石哈哈一笑,指了指那人,笑道:“当年你在金国时候就是锦衣玉食的纨绔,如今到了蒙古,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受不了这等劣酒也是正常。”
那老者闻言,不禁叹息一声,眼神空洞,似是在回忆什么,片刻后,他才放下酒杯,苦笑道:“当年在华夏书院,你就最喜欢用这事儿来讽刺我,想不到一别数十年,你这『毛』病还是没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烽火文途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烽火文途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