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良与宇文贵相熟,一进屋,就邀请宇文贵去书房详谈。两人对坐好后,刘孟良才把官帽放到宇文贵面前说道:“我今日辞官了,陛下不许,可是,明日我再辞官,他可能就许了。”
嗯?
最近朝局敏感,宇文贵是来跟刘孟良交换信息的,没想到一来就听到了大料!
“大司农当得好好的,你为何辞官不做?”
宇文贵难以置信的问道。
宇文邕带兵出征惨败,正好是弱势的时候。对方强势的时候你不辞官,等弱势再辞官?当官的技术不行啊兄弟!
“这是为何?”
宇文贵沉声问道,紧紧盯着刘孟良的眼睛。
“我今日将官仓粮食的账册统计,给陛下看了。还有今年的收成情况。”
刘孟良幽幽的说道。
宇文贵哪怕是个平民百姓,也知道今年收成很差,更何况他也是大官呢?他略一沉思,便劝慰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跟你辞官有何关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
刘孟良长叹一声道:“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我给你看一本书。”
刘孟良站起身,从书架上拿出一本书,翻到某一页后,递给宇文贵。
“你自己看吧。”
这本书叫《三国演义》,那一页的故事是说,曹操军中缺粮,几乎到了哗变的边缘。为了平息纷争,曹操污蔑粮官贪墨粮草倒卖,还发明了一句话,叫“借尔头一用”。
这个故事不长,宇文贵一目十行的看完,然后有些无奈的看了刘孟良一眼,只能长叹一声,将书合上。
“看明白了?”
“明白了,可是,陛下不是曹操。”
宇文贵强辩道。
“他哪里比得上曹操?”
刘孟良不屑道:“曹操匡扶汉室,以少胜多,哪一点宇文邕比得上?”
这话有些犯忌讳,可宇文贵实在是无言以对。因为这话确实不好听,可也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比较而言,齐国的那个高伯逸,倒是更像曹操一点。
“我这么说吧,大司农谁接我的位置,谁就是把头挂在腰间,随时可能掉的。等周国缺粮的时候,杀一个大司农平民愤,不算稀奇吧?与其这样,还不如我现在就辞官不做了。”
喜欢北朝求生实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北朝求生实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