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可以用优势兵力对战辽东小股精锐,祖大寿越来越不行,最终成为了祖跑跑。
勇勐如贺世贤的小规模精锐家丁全都战死,他弟弟去救援,也一同战死。
贺世贤的铁鞭都被囚禁在庄园的阿敏把玩。
明廷还认为他叛降后金鞑子,不给抚恤。
祖大寿且在大凌河之战当中,麾下的关宁军损失殆尽,几乎都剃了发,成为皇太极的士卒。
可以说对抗后金军经验最为丰富的一帮关宁军,全都投降。
一部分随着曹变蛟降了贺今朝。
一部分随着曹文诏在征战当中战死,或者降了李自成高迎等人。
剩下的在祖大乐的麾下。
精锐的关宁军,已经快要名存实亡了。
祖大寿手里哪里还有精锐的关宁军?
还不是被孙承宗、邱禾嘉之间相互斗法,全都便宜了皇太极。
故而祖大寿虽然来支援,但麾下一万五千士卒也多是新训练的,因为皇帝把一部分辽饷挪到蓟镇头上。
祖大寿麾下士卒的战斗意志也不是很高。
既然上面的指挥怯战,他更没必要带着自己的人去和清军拼命。
现在梁廷栋来让祖大寿随他去作战,他都懒得搭理他。
当年大凌河之战前,宋纬、吴襄都是兵部尚书梁廷栋派去分割祖大寿关宁军军权的。
结果这两个分权的人直接溃败而逃,导致颇多精锐关宁军都随着他们的溃逃而被覆灭。
那么多年辽饷,四万多用真金白银养起来的关宁军精锐,一下子就没剩下多少。
现在祖大寿能给梁廷栋好脸吗?
他连皇帝的话都不一定遵从,更何况一个连战连败,手里连些充门面士卒都没有的宣大总督?
梁廷栋看着军帐内聚集的将军,自是急的直跺脚:
“诸位,若是连锤匪都来京师附近晃荡,我等都是要被陛下怪罪的。”
祖大寿懒得跟他废话:“陛下叫我等勤王,是来击溃清军的,可不是打什么锤匪的!”
“对啊,你可有陛下叫我们去打锤匪的旨意?”
祖大乐却是个不好忽悠的,他在中原走了一遭,自是晓得锤匪的一些事。
赫赫威名的三边总督都对贺今朝占据整个山西还有潼关都没辙。
连曹文诏那种勐将都两次败于锤匪手里。
祖大乐可不愿意自己手中的这点本钱,全都折进去。
“打清军都不敢出战,打锤匪你就敢出战了?”祖大乐站起身来围着他走了两步:
“张总督自己麾下无兵,是想要叫我等上前送死,成了是你的功劳,输了自是我等的责任,是不是?”
“一派胡言。”梁廷栋气得胡须抖动个不停:
“本总督一心为了大明,自是要内击锤匪,外打清狗!”
梁廷栋的心思迷,他觉得不是大明打不过清军和锤匪,是自己麾下没有精兵强将。
是祖大寿这些一线的执行人能力不强,绝不是我的个人缘由。
若是你祖大寿能把麾下人马全都调拨给我,我梁廷栋定然也能够像吴国俊那样,战无不胜!
像梁廷栋这种心态的人不在少数,若我怎么怎么滴,定然能够怎么怎么滴。
年轻的吴三桂自是同在帐中端坐,他靠着太监高起潜的关系,如今已经升为参将。
虽然他爹面对后金鞑子不给力,但吴三桂目前人品还行,个人能力也极强,是祖大寿重点培养对象。
现在作战也依旧勇勐,只不过面对从上到下全都摆烂。
甚至连推荐他的高起潜带着崇祯的三万金作为赏赐,一文钱都不曾下发。
看样子是想要把金子留下给他自己用!
吴三桂虽然心里有些不得劲,但他知道此时自己的力量还稍微有些弱小,自是要抱大腿才能走的更远。
他爹已经没法在仕途上给他帮助了,毕竟还在诏狱里待着呢。
“你们,你们!”
梁廷栋气得一甩衣袖,直接出了帐篷。
待到人走后,祖大寿才开口道:“这个老狗活不了几天了,不用管他。
张凤翼都要自杀,他想要留个全尸,也得服毒自尽!”
对于祖大寿的话,没有人反驳的。
尽管祖大寿如今麾下的精锐损失殆尽,将来要拼命打他拉他下水的,也都是曾经的老部下以及亲侄子们。
但此时的祖大寿对于大明还是有着一定的忠心,要不然早就被皇太极给拉拢走了。
明廷还能有辽东吗?
祖大寿看的明白,梁廷栋是在想法子保住他自己的命。
天真的以为打不过清狗,他还打不过锤匪吗?
祖大寿虽然想要在后金高层弄几个谍子,但终究没有成功。
可他还有一帮老部下以及族侄子们给他写信,告诉他不要迷信蓟镇的吴国俊。
大金士卒全都是被锤匪所杀,他就是个跟锤匪买人头的假货。
大明没救了,你赶紧投降大金/大清吧,到时候我们还在你麾下效力之类的。
通过这些信,祖大寿同样也知道了,吴国俊是几个假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驿卒开始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驿卒开始当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