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的三省堂官们亦是心安了。
出了皇宫,前往城中主持大局的中书令房玄龄,硬撑着身体的疲倦,领着一干朝堂大员视察城中局势。
“十六卫很不错!这次十六卫事前虽有失职之嫌,但期间却是反应迅速,如今流民被镇压下来,城中也总算是稍稍安定了。十六卫,还是没有负了国朝的威严!”
眼看着越来越多的流民,在十六卫的监管下,被送往城南的里坊。兵部尚书杜如晦也终于是稍稍松了一口气,脸上堆笑开着口。
有了杜如晦先行开口,周围一众的三省官员、部堂主官们自然是接连开口,大抵都是歌功颂德、称赞的话语。
这个时候,就算是中书令房玄龄,也不得不开口肯定:“灾民受苦,我等当要谨记此次事情。往后才好辅政施政,为陛下理清天下。此次诸公皆有功与朝廷、与陛下,待诸事平顺,某自会上奏陛下,为诸公请功!诸公辛苦!”
在场众人,齐齐后退,面对着中书令叉手作揖。
“房公辛苦!”
于是,此处所有朝堂衮衮大员们,便是一团和气,言语间也是轻松了些。
……
因为长安城门大索,被太上皇李渊召入宫中的袁淼,也未能入了城,只得是进了崇仁坊的宅子。
等到十六卫入城,城中情形大定之后。
袁淼便是领了留守在崇仁坊宅子里的下人,将府上的粮食一车车的摆上了车马,带着大锅柴火往城南赶去。
赈济灾民,广施善意。便是袁淼此时要做的事情。
而坐这件事情的,也不单单只有新丰侯府一家。大多的军功出身的勋贵,以及皇室宗亲都这般做了。
虽然朝廷已经打开了城中官仓,官府也在南边的各处里坊开设了施粥铺子。长安城中的勋贵们,也依旧是这样做了。
军方武将终究是与文官不同的,文官治国与皇帝共同管理天下,梳理解决了城中乱象便是有功。
而这些勋贵,也只有通过广施善举、接济灾民,才是紧紧跟随皇室的办法。
城南某处荒芜了许多年的里坊,早已是野草遍地、屋舍塌陷。
不过此时,却有了连成片的,由工部主持搭建的草棚。
流民们在十六卫的戒备下,进了里坊里面先是要接受盘问,问清了祖籍姓名,才会放了进来。
户部和京兆府的草棚前满是流民,接受着朝廷和官府的施粥。
这个时候不能煮饭,饿了一路的百姓,徒然吃了干饭不是什么好事,肠胃甚至会受不了。温热的粥米,虽然不能真正充饥,但是却有滋养肠胃的作用。
官府虽然动作迅速,处事有力,但终究还是不能全面的。
新丰侯府的草棚下,也同样是聚满了人群。
几口大锅一排的架在火上,稻米和剁成小块的酱肉粒混在一起,随着长勺的搅动,升腾出的热气散发着阵阵的香气。
从周围围拢过来的百姓,耸动的喉咙和期待的目光,便能看得出味道也是极好的。
相较于其他勋贵家和朝廷的施粥铺子,袁淼拿着长勺不停搅动着的锅里,明显的水要少一些,粥肉要多一些。
看着锅里的米被煮开,肉也烂了。
袁淼脸上微微一笑,提起了搅动的长勺,在锅边轻轻的砸了几下。
“肉粥好了!”
一旁崇仁坊宅子的管事脸上洋溢着笑容,扯着嗓子开口喊着:“新丰侯府施粥了!都排成了队,不要乱、不要急!人人有份!边上有十六卫的,还有万年县和京兆府的官差,都不要乱!小心惹了事,给你们关进大狱里头去!”
赵小刀领着护卫和仆役,在粥铺前面维持着秩序。
百姓们开始排起队来。
拿着各式各样的盛放容器,便是一个接着一个走到大锅前面。
“老朽拜谢侯爷!”
身形鞠偻的老人,拿着一个缺了口子的陶碗,站在大锅前面先是对着袁淼行了一礼,然后才伸出陶碗来。
袁淼没有说话,只是淡淡的笑着。
盛了两大勺的粥,送到老人的陶碗里,才算是完事。
一边施粥,袁淼也不忘一边观望着周围百姓的反应。
还在排队的人,脸上带着焦急,却也是能服从管理。领了粥的人,自然是满脸笑容,不少的人更是不管不顾热粥滚烫,便是连连张口,一番狼吞虎咽。倒是有些人,因为动作快了,一时间竟然是呛得满脸涨红,一时间也是引得周围的人好一阵的嘲笑。
原先嚎啕哭啼的孩子,这个时候也在母亲的照料下,安安静静的小口小口吃着粥。而这些照样饥饿的母亲,却依旧在忍耐着。直到自己的孩子吃了粥,安静下来乃至于沉沉入睡后,才会温柔的怀抱着孩子,小心翼翼的喝着粥。
盛了一会儿粥,袁淼光闻着香气,肚子里竟然也是咕咕的发出响声来。
为面前的一个年色枯黄的少年人盛了好粥,袁淼便为自己盛了一碗粥,将手中的长勺交给家中的下人后。
便是端着粥,找了个有位子的棚子,便是坐在了人群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贞观传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贞观传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