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由检迅速的出手,朝臣都没有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一切都已尘埃落定,劝阻不及。
而且......
他们也不敢去劝。
前面一死八残的惨状还历历在目,一旁更有李若琏那样的凶神恶煞虎视眈眈,他们哪敢开口?
殿内很安静。
朱由检不急着开口,如今大势已成,下面的臣子最起码今天只能老老实实的待着!
在短暂犹豫了。
户部有一人咬牙站了出来。
叩首道:
“陛下,朝廷粮饷告急,除蠲(juan)羌外,酌解部六百八十万石,岁出七百八十六万石,额少七十万余石。”
“朝廷以无力补齐粮饷!”
“陛下......”
“还请为今后谋算,缩减开支,以免朝廷长期入不敷出,导致地方、中央无以为继,政务糜烂!”
说完。
此人以头抢地,久久不起。
朱由检眉头紧皱,死死的盯着跪地不起的户部尚书侯恂,心中陡生恼怒之气。
但见到侯恂斑白的两鬓。
他不由在心中叹了口气,大明外有后金叩关,内有天灾人祸,不少地区都十室九空,颗粒无收。
到处都要钱要粮。
他已经竭尽所能,开源节流,甚至增收三饷,但还是入不敷出。
同时。
越是这样,他就越感到推行三宝的重要性,开源节流根本支撑不住,必须要另外想办法!
朱由检微微额首。
淡淡道:
“侯爱卿平身吧,朕知道了,会想办法解决的。”
侯恂欲言又止。
他其实更想建议增收粮饷,以填补朝廷巨大的空缺,但看到一旁凶神恶煞的李若琏,只能退而求其次,提议开源节流。
有了侯恂的开口。
陆续有其他官员开始上奏。
兵部尚书张凤翼说道:
“禀陛下,前日总督洪成畴已至汝州,令总兵邓玘(qi)戍守樊城,防汉江。”
“然据臣所知,邓玘不善驭军,多克饷,军心不附,若是让他掌军,恐会内部生乱,对平叛不利。”
“臣恳求陛下调离邓玘,另择总兵戍守樊城,保后方稳定。”
朱由检眉头一皱。
直接想驳回。
他已经吸取了教训,知道对外领兵的将领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
“张尚书觉得何人能胜任?”
张凤翼面色一正。
说道:
“臣举荐吏部验封郎中孙传庭!”
“陛下,万万不可!”
“如今前方战事吃紧,岂能临时换将?这不是自乱军心,助长贼人气焰?”
“何况那孙传庭与张尚书同为代县之人,这就由不得不怀疑张尚书的用意,是否是别有用心。”
“......”
在张凤翼举荐的人选说出后,瞬间就有大量反驳的声音冒出。
朱由检纠结了一会。
还是决定维持现状,临时换将,的确有些不妥,而且孙传庭和张凤翼为同县之人,他有些担心。
见陛下无意换将。
张凤翼也是轻叹一声,没有再开口,他倒没有私心,只是觉得孙传庭很有才能,想要举荐上去。
但事不可为,也没有再坚持。
陆续有官员进谏。
朱由检都耐心的听完,有解决之法的都批准了,一些只是上疏的,他都是含糊其辞,待后续解决。
渐渐的。
朝中上奏的官员越来越少,朱由检的耐心也越来越少,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推行自己的决策了!
随着最后一个兵部侍郎上奏,为郑芝龙剿灭广东海盗刘香请功,朝中再也没有官员上奏。
朝堂彻底安静了下来!
朱由检高坐其上,扫视着下方群臣,故作平静的问道:
“诸卿可还有异议和问题?”
群臣答道:
“禀陛下,没有了!”
“禀陛下,没有了!”
“禀陛下,没有了!”
“......”
听到众大臣都没有问题,朱由检脸色却是陡然一沉,肃然道:
“既然你们没有奏疏了,那该朕来说了!”
“大明糜烂已久!”
“外有后金叩关,内有天灾人祸,各处叛乱不休,即便朕终日忙碌,但还是难以维续,粮饷不足,税收锐减。”
“每日都有大量告急的讯息传来。”
“朕痛心疾首,恨不得能一分为二、为三、为百,但这是不可能的,朕虽为天子,但也只能食人间杂粮。”
“这几年,朕彻夜批阅!”
“自以为理清了大明内乱的根由,就是大明没钱,所以朕依着你们的建议,开始开源节流,征收三饷。”
“但朕的财政问题却是不减反增。”
“而且天下的反贼未见少,四处的叛乱却是日益多,消耗的钱粮更是与日俱增,多到朕已经承担不起,朕的臣民也承担不起!”
“这是何故?”
“朕的大明,难道连养数十万将士、臣子的钱粮都出不起了吗?”
“朕无比的困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这不是亡国之君群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这不是亡国之君群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