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评价他是“一位不落俗套与常规电影语言分道扬镳的导演。
这家伙为了显示与众不同,常吹嘘:“我想把人用你未必愿意的方式卷入到我的电影中去。我想嘲弄人们在电影院灯光变暗而20世纪福克斯的标志出现时心中带有的期望。观众们总在期望什么--我的兴趣就是对它进行嘲弄。这才是真正的兴趣所在。“
在过去的15年间,芬奇凭着他的勤奋还有那种骨子里的“挑衅与自命不凡”创作了大量的打上“大卫·芬奇式”标签的电影——《异形3》、《七宗罪》、《心理游戏》、《搏击俱乐部》、《战栗空间》、《十二宫》。在这些影片里充满了大卫·芬奇惯常的阴郁、忧沉、哀伤的基调,并且通过灯光的布置和摄影技术的运用营造这种低沉的氛围。在他的影片里很少使用自然光,大量的使用人造灯光以制造配合影片基调的光影效果。“这样做是为了让观众能拥有和主演拍戏时一样的心情和感受,一种不安定的情愫或者说有些偏执狂的意味。”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以个性以特点而闻名的人,他所拍的最贵一部电影,最具野心的一部电影,却被指过度的向奥斯卡靠拢,落于俗套,远不如以前的《七宗罪》和《博击俱乐部》深刻。这想获得学院的认可,有点玄乎。
倒是英国导演丹尼.鲍尔,广受好评,他是一个奥斯卡新人,但却是一个老人了,1956年出生的他,现年52岁了,作为一个天才导演,他震惊世界的作品《猜火车》已经诞生13年了。从他的处女作《浅坟》问世至今的15年里,作为导演,鲍尔所涉猎过的电影类型可能比大多数导演一生的涉猎还要多。
有着爱尔兰血统的丹尼·鲍尔生长在英国工业之城曼彻斯特。跟所有的曼城青年一样,他疯狂热爱足球和摇滚乐,在他的兴趣爱好中,电影只能排到第三位,但是后来老三成了他的终身事业。继承了以肯·罗奇为代表的英国现实主义电影的衣钵,丹尼·鲍尔开始渐渐走上“歪路”。
《浅坟》里初见端倪的天马行空,到了伟大的《猜火车》(1996年)里就蜕变成自信张狂的想像力爆棚,英国电影终于在1990年代中期被注入了一股年轻的力量。但是鲍尔绝不是那种愿意永远留在格拉斯哥街头取景的导演,他的野心在全世界。《标心者》(1997年)是他圆梦浪漫爱情电影的一次尝试,从英国远渡重洋来到美国的犹他州,带着他的御用男主角伊万·麦格雷戈,年轻气盛的博伊尔头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海滩》(2000年)是他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好莱坞大制作,请到了当时最红的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为这,他还跟伊万·麦格雷戈撕破了脸,但是那次远赴泰国的“冒险”没有换来他预想中的成功,失去了一个老朋友却是无法挽回的遗憾。
那次铩羽,让鲍尔尔重新思考自己在好莱坞的可能性。回到伦敦,他低调地完成了带着末世预言味道的小成本惊悚片《28天后》,出乎意料地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取得了票房的大丰收。由于风格跟他之前的作品差异太大,很多人不免惊讶,这个丹尼·鲍尔到底是谁?就在人们觉得鲍尔可以继续他的另类惊悚路线,继续在好莱坞“扒分”时,他却又回到了开始的地方,儿童题材的《百万小富翁》里看得到当年《浅坟》的影子,但是更多保留下来的是当年的缺点而非优点。在那之后,丹尼·鲍尔花了近4年时间,找来包括杨紫琼、真田广之和老搭档基利安·墨菲等“多国部队”演员阵容,在伦敦郊外的摄影棚艰苦地、缓慢地拍完了他的野心之作——“缓慢得令人痛苦”的科幻大片《太阳浩劫》,耗资5000万美元,最终却连10%的成本也没收回来。那一次的失败,让丹尼·博伊尔很受伤,连发际线都迅速地往后退了几厘米。
喜欢最年轻的好莱坞大亨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最年轻的好莱坞大亨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