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你这么讲我有些明白了。我读书也不是很多,不过我乃是朝廷新建的礼部成员,所学所知都是跟着礼部组织学习学来的。我还有工作,再见。”礼貌的道别之后,军官向青青点点头,转身就走。
青青看着军官迈着从容的步伐不紧不慢的离开,只觉得胸中都是仰慕之情。虽然军人本就该是赳赳武夫,国之干城。然而华夏军的军人身上却不是那种如狼似虎的凶恶感觉,而是更加从容自制带来的感觉。只是看,就令青青感觉安心。
此时,其他同学们已经啧啧称奇,“这位竟然是礼部的人,不一样啊,果然不一样。”
一路回去的时候,众人议论纷纷。朝廷关于建设礼部的事情已经用公文的方式传达下来。以考公务员为目的的众人当然是研读过朝廷的旨意。
满清是用的程朱理学,自然要讲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由于华夏朝廷讲‘解放’,公布了《婚姻法》。所以三纲遭受到了严重冲击,大家都识趣的不去提。
而六经,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礼指《大礼》《小礼》,后失传其一,并更名为《礼记》。所以六部虽然历史悠久,真正有古风的,其实就是礼部。
霍崇拆分了六部中的五部,只留下一个礼部。可见对于礼的重视。既然这名军官乃是礼部的人,能够与一众文人对答如流,而且谈吐从容淡定,甚至有些优雅。还真有礼部该有的感觉呢。
青青心中很赞同众人的看法。只是听着众人觉得他们有加入礼部的能耐,心中却有些觉得这帮家伙们未免太自大。
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开始有些细分了。原本考试分笔试与面试,一次考过,就可以成为公务员。由于各部拆分,规定发生了些变化。第一轮考试的确有,然而之后又要根据具体做什么,去进行新一轮的细分。
譬如教育部这个从礼部里头划分出来的部门,青青很想去这个部门。那么针对教育部,又出现了新的要求,还需要进行培训和考试才能拿到教师资格。
当然了,财政部也不错。青青也觉得想去。而财政部就需要能够掌握一定程度的数学知识与计算能力。都是考上公务员之后还需要仅需学习考试才能获取资格。
最初的考试有点科举的味道,全部是一套试卷。新规定,科举也只是敲门砖,让大伙进了大门。至于最终归属于大门内哪一个小院,还得继续靠自己努力。
听着同学们各种说法,青青心思却不禁落在了那名拥有礼部成员身份的军官身上。若是嫁人的话,能嫁给这样的人才好。看看周围这帮难免有些轻佻的家伙,那是真的靠不住。
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学员们回到书院就继续他们的日常学习,青青正在上课的时候却见老师突然被叫走了。大伙没了老师,只能自习。
自习了两节课,老师突然请了一人前来,向众人介绍道:“诸位同学,这位乃是江浙盐政陈铭泰陈厅长。”
听到陈铭泰的名字,青青是真的有些惊讶。原本陈铭泰就有些名声,直到陈铭泰的弟子高庞考上了朝廷恩科的状元,又‘失足落入江中淹死’,陈铭泰才大大有名起来。
当高庞并没有死,而是隐藏了行踪,投奔霍崇,之后当了江浙总督的消息传遍。陈铭泰的名声更加显赫起来。
此时看这位着名的文人,就见他一身普通官员的制服,头上一顶普通的幞头。与传闻中的种种相比,显得十分普通。
或许是有同样想法,已经有人忍不住请教起陈铭泰来,摆明是想看看陈铭泰可否有传说中的神奇。
青青自己虽然不想试探考较陈铭泰,却也乐见。不成想这位看着挺普通的人,那些看似刁钻的科举问题根本难不住他。陈铭泰解答了问题之后,还偶尔反问几句,立刻将这帮都没考上功名的文人给问的回答不上来。
那些被考住的学员有些赌气的请陈铭泰公布答案,陈铭泰从容解答。尽显状元公授业恩师该有的水准。让一众学员们都没了小看陈铭泰的心思。
这时候书院老师才告诉一众学员,陈铭泰此行是受学院所请,给大伙来上课的。
说完了这些,书院老师甚至带了些故弄玄虚的感觉,“陈先生尤其要讲朝廷礼部的事情,若是诸位有意加入礼部,可得好好听。”
课程进行了两天,青青就觉得到书院学习是个非常正确的选择。陈铭泰果然有教出状元公的实力,同样的课程,在陈铭泰讲来就信手拈来,深入浅出。若是不来书院,真的没机会接触到这样的先生。
只是听闻陈铭泰只来讲一周课,令青青有些失落。同学们也是如此,王思宇就在课间叹道:“听闻礼部那些人都是听陛下授课,高总督这状元公又有陈先生这样老师讲课。真是羡煞人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革清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革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