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子不多不少刚刚好。
司马懿的书发出以后,兖州各城镇是首先接到的,因此,倒有点疑虑,同时也有点猜疑,见吕布确实是再没有别的动静,才真正的放下心来。
也更因此,反而为了自求安稳,也不惹事,甚至又送了粮草与书来。
这么一大股势力盘锯在这个地带,他们若是真的能完全不在意,那才真是疯了。
因此,既然没有多大的威慑,便上供点粮草,以求相安无事,哪怕只是自欺欺人的安慰。
吕布见兖州各城镇的人如此识趣,还是挺高兴的,一个劲的夸司马懿智谋过人,这些粮草断断续续的送来,虽说看着确实是不算多,但是,这个加起来的总量,就不得了,而且以后便是长久的送来,一点点的,一次次的,可是个长期的事务。
吕布确实是挺服司马懿的,因此也没惹乱,只听话的没去人家城墙下溜达。
然而,没去,才真正的达到了震慑人心的效果。
司马懿心里有数的,他的领导班子也是心里有数的,幕宾小声道:“军师,不战而屈人之兵,盖如此也,将来,书几封,兖州不必全部用兵,却能征服大部分。少数,拎出来打服,整个兖州便全在主公手中了。”
司马懿却慎重,道:“未全部接手,不可自负!”
众人更加心服,道:“是。”
“张绣的无名谋士还捆在营中,如何发落?!还请军师决断。”幕宾道。
“可愿降?!”司马懿道。
“不肯降,只求死。”幕宾道:“也是骨头硬的有节有义之士。”
众人一叹,这个时候还肯辅佐张绣的人,可见是真正固执的人,这样的人,想要降服,一时之间是做不到的。
司马懿道:“杀之不义。放之也不妥。随护送伤者的兵马一并押回徐州去。自有相府安置后续事务。”
众人应了。
亡者已焚成灰装敛入盒,与伤者,以及一个囚犯,一并派兵加急的送回彭城去了。
而降了的兵士却被打散,分入各营去严加管束。
在兵事上,有一件大忌讳,就是最好不要打破降了的人还要杀,这是大忌讳。敌人当场降了,就一定要纳降。若是不纳,本已犯忌,若是降了,还要杀,这就是诈。
一个有诈的人,是难以服人心的,也就是说,人是这可以杀光了,但是以后呢?!谁敢降你,既然打不过还不能降,降了就是死,那就不如奋战到最后一步了。
所以这个度很重要。这个道理与不要过份去逼迫充州的各城镇的事一样。若是逼的太近,让他们太紧急,他们可能会殊死博斗的勇气陡生,会紧紧的依附着程昱与曹操,死战到底。
但是给一个让他们能够思考和喘息,衡量的空隙就不一样了。他们就会左右摇摆,前后权衡,他们到底要归附于谁。
而这个开始,是以打开始,还是以有人第一个降,形成一种趋势开始,这个效应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一定要纳降,临阵降,要纳,纳了还要收编,或是不用,但是带回去做别的也成。但是,人是一定不能杀的。
当年白起杀四十万赵军是被逼无奈,因为人真的太多了,这四十万人降了,怎么纳?!关键就是纳不了,放又不能放。便陷入了两难。坑是坑杀了。但锅,也是白起背了。
可是这个事,也只有真正懂军事的人才知道,这个有多难。
当年若是降了这些人,带回秦国?!试试后果?
放了他们回赵国,呵呵。
当然这种情况算是极端情况,大多数的情况其实不至于落到如此极端的状况。
都说李广难封,其中的原因,有派系之间斗争牺牲品的嫌隙,但老实说,李广自己其实也有黑料,他自己也曾说过,因为当时有降了的约在几百人,他纳了,但是他反悔了,纳了以后,把人杀了,抢光了所有,的确是断了后续,也是成功。
但是这本身就是李广的黑料。
他的确是有功劳,也有能力,但是手段并不光彩,不在世人的一个规范之内。
汉室怎么能封他为侯,真封不了!
堂而皇之的破坏规矩吗,告诉天下人说,虽然他的确有点不光彩,但是因为功劳大,所以呢,也是可以封侯的,所以呢,你们只要能立功,手段不手段的无所谓,对外交上呢,你们只管降,反正我不保证降了就不杀……
这是一个坏头。一个大大的坏的头。
就算很多人不明白为何李广难封,其实司马懿是再清楚不过的。还有说李广功劳太大,功高盖主的,其实是想太多,他功劳再大,其实也还是比不上卫青和霍去病的,一个善统兵,一个善突袭,他们封了高位,就算说功高盖主,也该说是他们才对。李广并不是这个情况。
李广的手段怎么说呢,在一个灰色地带,汉室默认,但绝不能鼓励。
所以曹操虽然狠,但示以天下的姿态是,我虽是个狠人,但是个讲规矩的人,讲规矩的人,便不会只令人生惧。也就是只要老实,必无咎。所以他才能得到很多的东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吕布之女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吕布之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