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来见过奉孝?!”使者道:“只有陈元龙。”
使者点首,表示明白了。
许褚道:“袁术之使亦在徐州。”
使者早知消息,表示早得了情报,然而夏侯渊补充道:“奉孝说,吕氏父女必要图驻军寿春之事。”
使者吃了一惊,道:“怎么会?!这……”正常人都不可能会答应吧?!
说罢沉默了一会,现在袁术的局面,确实不答应都不行,只是若答应了,也太屈辱了。
“奉孝怎么料知?”使者道。
“吕氏父女在关隘之上与主公所要之物,并非城池,而是封赏,”许褚道:“奉孝言,与此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使者一寻思,这的确像是吕氏父女能做得出来的事。
驻军,亏他们想得出来!从前就没有过这样的先例。除了先秦以后,大国驻军驻使小国以监护,监就是监督你要听话,不背我,而护,也同样的是要护小弟。除了不属于大国以外,实则,基本上都是唯大国惟命是从的。
而这种事,在大汉是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呵呵,这徐州府还真将自己当成是朝廷了不成,驻军地方,以集控制?这与叫袁术投降有什么区别,不过是好听一些罢了。而袁术也能争取到些苟延残喘的时间。
这个事,没有人得到消息,想必袁使至,已在暗中进行,但是郭嘉若料中,便是真的了。
“袁术不可能答应……”使者笃定道:“任何人都受不了此等屈辱。”
“也许现在不会吧……”夏侯渊不大确定的道:“这取决于,攻寿春之城都多急。若被破,吕布还是要出击,到那时候,吕布必不会保袁家,而答应了,吕布会保袁氏不亡。”
使者听了都头上冒冷汗,这是王者的手段,与周王室对商王朝一样吗?!
怪不得,能败曹操了。
原来是战略思维真的是霸主级别的。
而陈宫对郭嘉相互见了礼,郭嘉笑道:“公台如今不同往日,已是忙人。”
陈宫并不否认,笑道:“因琐事繁多,竟没有空来拜访奉孝,还望勿怪!”
“你是忙人,我本是闲人,怎可见怪?!”郭嘉笑道:“公台有至今日,想必欣慰,若在我主身边,未必有今之荣耀。”
陈宫道:“宫自知能力浅薄,无缘事奉孝之主了……”
这话说的有意思,能力浅薄能做徐州相慑总务吗?!偏这样说,就是说便是曹操给了他相位,他也不稀罕呢。
竟是连客气话也不说了,比如说,徐州相与许都相不是一回事,差着远呢,可他不说,直接不客气的撂回来了。
果然,到现在对曹操还是有怨恨和偏见的。
两人想要求同存异,说曹操肯定是不行了。其实都明白,各为其主,说服之举,真的挺没意思。
所以郭嘉虽被关在此处,然而,并没有人来劝降他。
明白郭嘉之志以后,真来劝降,或是逼降,就显得太没格调了,所以都没这么做。
其实一个明白其志的人,你这么做的,等于逼他死。他若死了,与曹操之间暂时的缓和,也就崩了。
何必呢?!
争于天下,真的就是杀一个人的事儿,不是说杀了郭嘉就能败了曹操了。真不是,个人的能力当然是重要的,尤其是像郭嘉这样的谋臣。
然而若太夸大个人的能力,就真的是对自己太没有自信了。
其实郭嘉当然是战略型人才,然而,吕娴却更相信,一场规模巨大的战争是由一场场战役决定的,而一场场战役的胜负,更多的时候依赖的其实是细节和执行能力,判断才能,以及战将的领导才能!
而一个谋臣是出谋划策,统筹规划。但也只是计划型人才,并非能决定最后的主要之事。
便是这一点,现在的吕娴是根本不愁的。
郭嘉是强,可她有陈宫,徐庶,贾诩,智计天下,绝世无双。都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在规划方面,并不输郭嘉,既是如此,何必杀他,何必逼死他,何必为一人而乱了整体的外交与规划?!
一个集团的成败,当然取决于领导的毅力,志向,决心,需要他调整方向,需要谋臣出谋划策,而具体的执行的时候,却是考验的执行能力。
执行能力包括防守和进攻。战略上的进退进宜,与细节上的能统一,就已经决定了成败。
吕娴是极反感因一人而否认其它人的贡献的人,只不过因为都是一个个的兵,一个个的将士,显得太多,没有英雄的样子罢了,但战争的成败,也同样属于他们。
秦国能最后统一六国,绝不仅仅是因为那一个个数一数二的相与将。而是他们有幸能站在强大实力的秦国的肩上充分的发挥了他们的才能,去统一了六国。
是秦国统一了六国。
而一个拥有高大志向的集团,是绝不必要去夸大一个人的。但也不小视他便是了。
因此,对郭嘉的处理,是尊重,但限制自由。郭嘉也感觉到了尊重,同样的这尊重的背后是极度的自信,以及极度的强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吕布之女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吕布之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