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其父死于路,己为虿尾。以令于国,国将若之何?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这大概意思就是子产当政初期,民间的歌谣是:计算我的家产而收财物税,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税。谁杀死子产,我就助他一臂之力。
但是子产当政一段时间之后,民谣有唱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栽培。子产死了,谁来继位?
这里就可以看出,从当上卿之后,郑国百姓的巨大变化,从初期的不了解,到后来的全力拥戴,已经说明所有问题了。
后来诸国一直有人传颂,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
作为和孔子同一个时代的人,相对而言的可能知道子产的人不多,但是在这个时期,以子产,赵盾、赵鞅、叔向、士会、邓析等人为代表的才是真正的中国历史的法家萌芽。
必然邓析,他是郑国人,郑国大夫,春秋末期名辨之学创始人。邓析欲改郑所铸旧制,不受君命,而私造刑法,书之於竹简。
赵鞅曾在晋国铸了铁鼎,即将赵盾所作的法典铸在铁鼎上。与子产铸刑鼎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一样
都是法家先驱者制定法律和将法令条文公诸于世的一种重大举措,这是对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礼治的否定。
也是历史上首次释法于民,与此同时他们还提出过治国制刑,不隐于亲,同罪异罚,非刑也等主张法律平等、公正的执法原则。所有这些都成为后世法家思想的重要来源。
喜欢战国之天下纵横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战国之天下纵横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