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然间,县令便召集部众,防守城中各处要道,整军备战。
其实,隋唐时期的县吏与宋以后的县吏是有很大区别的。
虽然,隋唐时期也重视的是孔孟之道,可此时他们研究更深的却是孔孟的精髓,而不是死记孔孟。
须知,孔孟之道讲究的是以文治国,却不是所谓的儒家仁义思想。
的确,儒学乃是孔孟的最重要的一环,仁义也是儒学最提倡的。
只是,真正的儒学却不是单纯的仁义,也不是一昧的懦弱,忍让。
真正的仁义,乃是伴随在实力之上,只有自身拥有了一定的实力,才有谈仁义的资本。
所以,正宗的孔孟思想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强大,而不是像大宋那般,文人没有任何的风骨,只是贪生怕死!
这其实是孔孟之道所pass掉落后产物。
秦汉时期的仁义又岂是任人欺负,随意割地求和?
打个比方,汉末时期的刘备,他的一生都是以仁义为标本的,他的本性又岂是大宋文官的性格?
汉朝武帝时期的制度也是儒家学派的思想吧,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可是在独尊儒术后,汉朝难道被外族欺压了么,独尊儒术,导致各地的官吏纷纷投降了么?
国家不还是依旧富强,汉武帝不还是有雄心壮志?
犯朕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便完美的诠释了汉武帝包罗万象的胸怀,其胸中霸气外放的气势却也是展露而出。
由此可以得知,儒学并不是最差的学派,只会贪生怕死。
其中关键的却还是应该如何传承的问题。
不说远的,至少在隋唐时期,儒学的学术却还是依旧正宗的,没有向所谓的大宋王朝那般。
君王醉生梦死,官吏投诚忘国,百姓怯战的想法。
······
一时间,黑旋风李逵眼瞧城头正在整军备战,心里不由一沉,暗道:“不好!”
“公明哥哥只给俺铁牛五千兵马,要是城中守军执意固守,恐怕单凭这些部众,很难破城啊。”
一时,李逵不由在心里着急,随后脑光一闪,想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好办法。
旋即,只见李逵驱马上前,手持双板斧,凶神恶煞的屹立在城下射程之外,高吼着:“城中守军听着!”
“我梁山军替天行道,此处下山乃是来拯救各处的民众,奉劝你们立即开城投降,一切皆大欢喜。”
“如若不然,破城之日,鸡犬不留!”
顿时之间,那一句“破城之日,鸡犬不留”的言语顿时便震碎了在场诸人的心。
须知,李逵的相貌本就是一团黑,在配上那阿扎的胡须,以及凶神恶煞的面容,手持双板斧屹立于此高吼。
在场的诸人皆是未上阵刀头舔血的人,又岂会不被李逵震住。
陡然间,随着李逵的一声威胁,城中县吏以及军民均萌生投降的想法,毫无抵抗之心。
见状,武松心里不由一急,深怕县令真的开城投降,不由大吼请战道:”县令大人,武松请战!”
“小人此次出战必定斩杀梁山那贼寇的首级而归,还请县令大人批准。”
只是,虽然武松有敢战的心思,其余县吏却是没有这个勇气。
闻听武松的言语,不由纷纷嗤之以鼻,随后连忙一齐向县令施压,开城投降梁山军。
至于其借口也是冠冕堂皇,说什么梁山军乃是好汉,他们打着的旗号乃是替天行道,投降过后必定是安全的。
可惜,这在武松看来,这却是贪生怕死的本性。
毕竟,无论何时,不怕死的永远也只是那少部分,大多数人皆是生命大如天。
经过许久的施压下,以及李逵在城下的助攻威胁下,终究还是放弃了抵抗的信心思,宣布开城投降。
闻言,其余县吏大喜,唯独武松无畏,顿时跪地痛心疾首地请求着:“县令大人,不可啊!”
“梁山军皆是一群草寇,放其进城,必定霍乱城中民众啊。”
武松之所以如此反感梁山军,也是因为其时常担任县漕,维护治安,缉拿大盗。
所以,武松十分清楚这些所谓的江湖绿林人士在江湖中的总总勾当,是有多黑暗。
就拿梁山军来说,说是替天行道,可事实却真的是这样么?
须知,民以食为天的道理,梁山位于深山之中,肯定不可能种植军粮等物种,自给自足。
其也只能经常打杀富户,抢夺其金银财宝,可是,明知梁山上有草寇盘踞。
久而久之,哪位富户还会傻到继续往梁山而去,既然没有富豪可以打劫,又如何补充山寨粮食呢?
不出所料,当然是下山打破府衙,抢夺其府中的财务,可是至于打破城池,有没有枪民众,那就不得而知了。
梁山军所说替天行道,真的贯彻了么,这都是内部事情,不得而知。
故此,对于草寇,武松是没有好映像的,才会如此竭尽全力地反对。
毕竟,阳谷乃是武松家乡,其不愿意此地遭受梁山草寇欺凌,受其祸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隋末之大乱世召唤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隋末之大乱世召唤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