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办法不从心底里生发出一股子阴谋论一般地猜测来——难道说,这些杀手之所以胆敢如此无法无天地放肆行事,就是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非常清楚,他们驻扎在山脚下是非常安全的,绝对不会有任何官府或者是军队的人不长眼地前去寻他们的麻烦?难道说……
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阴谋,是官匪勾结的典型案例?!
不知不觉之间,励王的后背被浸湿了一大片。一时之间,就连他自己都有些分辨不清楚,究竟是因为自己太靠近火堆了,所以被烤得热得慌,还是因为想到官匪勾结的阴谋诡计的可能性,而悄然渗出的冷汗。
他先前将晟王救出望海楼,并且同他商定好了兵分两路,各自用不同的办法去解救父皇于危难之中的时候,从来就没有半分怀疑过这个计划会出现什么因为内部相关人员从中作梗而产生的不利变数。这并不是励王百密一疏,智者千虑之后出现的那必有一失,而是因为励王比任何人都要更加清楚,父皇对于晟王究竟信任宠爱得到了何种夸张的地步。
父皇会不会有朝一日废了太子,另立晟王为东宫的新主人,对于这一点,文武百官各有揣测纷争,太子日日自危,晟王本人却并不相信这个可能性的存在,认为如果自己怀抱这等幻想,那就等同于是在白日做梦,到头来只有自己一个人会因此而吃尽苦头。
但是,励王却有属于他自己的看法。他一直都有一种隐隐约约的感觉,他始终认为,太子殿下或许可以在父皇的治下,始终稳居东宫之主的位置。
但是,如果太子殿下没有办法让他这个最为正统的储君成为父皇眼中,能力可以与其身份相匹配,皆是傲视群雄,鹤立鸡群的存在的话,那么到得最后一刻,于父皇的遗诏之中,就极有可能会出现新君之位并不传与东宫之主,反倒是落在七珠亲王的手中的情况。
这种想法纯粹只不过是励王自己的感觉罢了,这等奇异而大胆的直觉,既无任何真凭实据可以加以佐证,又没有什么在逻辑性上可以说得顺畅通透之处,所以就连产生并且长期存在着这等想法的励王本人,也根本就不敢保证自己的这种直觉般的猜想就是准确的。
加之这等妄议太子之位和新君人选的事情,一旦不慎泄露,招致的必然是杀头抄家之罪,所以为了谨慎起见,直至今日为止,励王都不曾将自己的这种念头同任何人吐露过半点口风,包括他认为可以百分之百付出信任的母妃,以及乔清澜。
正是因为在励王的眼中,父皇对晟王的宠信以及关爱都非同凡响,只要晟王按部就班,好好地戴好他这顶七珠亲王的帽子,不做出什么天怨人怒自作自受的糊涂事情来,这个天下最终从父皇手中交到晟王手中的可能性极大,所以站在他的立场上来看待此人,才觉得晟王有一千一万个理由来对付自己与太子殿下,却没有任何理由去对付父皇。
另外一点,则是晟王向来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一个处事圆滑,八面玲珑,滴水不漏,里外吃香的贤王形象。
晟王在谨慎行事这方面的功力和本事,绝对同励王不相上下,平日里从来都是坚决信奉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的为人准则,能够与人为善,就决计不会同人交恶,只要没有触及到根本利益,那么偶尔吃点儿小亏,放长线钓大鱼,只当做是对于未来前景的一种投资和保险,这一点上晟王从来都不会斤斤计较。
当然了,看透了晟王其人本质的励王,很清楚晟王骨子里头是怎样一个锱铢必较的人。眼下的贤王形象都只是他精心伪装出来的表象罢了,一切只要等到有朝一日,晟王当真坐上了那个万人之上的至尊宝座之后,就会乾坤颠倒,黑白倒转,许许多多的事情,都会因为其表象的脱落和真相毕露,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励王始终相信一点,那就是对于过往发生过的种种事情,无论是自己和太子这种长年累月光明正大地与他针锋相对的仇敌,还是曾经因为某件可能只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得罪过晟王的那些家伙,晟王肯定都不会忘记,而是一件件一桩桩,原原本本清清楚楚地尽数烙印在他的脑子里。
而当他不必再伪装一名贤王的时候,也就是他可以把那些个陈芝麻烂谷子的旧账全部翻出来,摆到明面儿上,然后慢慢悠悠一件一件算清楚的时候了。而那个时候的晟王,肯定不会再是不计较一时之得失的大方之辈,所有人都将会发现,原来唐悟嵩是这样一个睚眦必报的小人,曾经因为他的宽容大度而站在他那一边的朝臣们,说不定会把肠子都给悔青。
可是,不论将来晟王有没有机会成为卫国国君,不论他将来撕下伪装的面具之后,会展露出怎样可怖的模样,但至少这一切都不应当是当下就会发生的事情。父皇的生命安危,那可是直接关系到卫国国本,牵连江山社稷的大事情,如果圣上就这么突然地死了,对于整个卫国来说,都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对于晟王唐悟嵩本人,尤其如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凤门之嫡女归来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凤门之嫡女归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