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王只比划了一半不到,太子还在一边读着手语,一边快速思考着励王要给自己出的到底是什么主意,这个主意是否能够行得通,能否让自己在和晟王的这一场口头对垒中占据上风,让父皇最终采纳自己的意思。然而,还没等太子把这一切都理清理顺,然后重新开口,父皇就已经先一步出了声,却竟是直接冲着励王而去的:
“励王,此事依你之见,当如何处置为妙?”
圣上这一问,当真大大出乎了励王和太子二人的意料之外,励王比划到一半的手势戛然而止,并且迅速将双手收回到袖子之中,直到此刻,方才抬起头来,尽可能装作无意地将目光从太子身上扫过,而后强自镇定地看了一眼圣上,便垂下眸去,沉声应道:
“回禀父皇,儿臣以为,太子皇兄所言不无道理。”
晟王暗地里冷笑一声,对于励王这句回答根本就不以为意。这简直等同于一句废话,如今朝野上下,还有哪个人不知道他唐悟瑾是和太子唐悟礼站在同一边的,这种情况下,太子出的主意再怎么烂,唐悟瑾当然也没有理由公开反对太子的说法,更不要说,太子的提议从某些方面上来讲,其实也挺有可行性和参考性的呢?
果不其然,圣上闻言亦是会心一笑,显然并不把励王这么简单而理所应当会说出口的一句话放在心上:
“朕现在问的是你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问你赞成太子和晟王二人之间谁的意见。莫非你又要在朕的面前装疯卖傻么?”
“儿臣不敢。”
励王吓了一跳,连忙从群臣之中走出,站到了太子的身边,同他并肩而立,躬身说道:
“依儿臣愚见,太子皇兄所言当真不无道理,对南境百姓最好的恩赐之一,莫过于米粮。”
“不过晟王殿下所言似乎也不无道理,为了避免当真出现朝局动荡,东西北三境的百姓生活条件和农业发展远逊于南境五郡,儿臣以为,不妨可以定一个具体的减免赋税的数目,让百姓们既能感念父皇之恩德,又不会对江山社稷的稳固有任何影响。”
“嗯,这个主意的确不错,百姓们可以减免一定的税粮,让他们的生活富足一些,但又不至于富可敌国,威胁朝廷。”
圣上赞许地点了点头,目光在太子和励王身上来回转悠了好几圈,对于太子身边能够拥有这样有勇有谋文武双全的左膀右臂感到十分欣慰。
晟王心头愈发不忿,尤其是注意到父皇似乎心中的天平已经开始倒向太子和励王二人所说的观点,看起来再过得片刻,只要没有什么强有力的反对声音出现,这一次对南境捷报的处置措施这个风头就要被太子独占鳌头了之后,晟王就越发不能如此轻易善罢甘休了。
脑中飞快地转动着,很快便又找到了一个新的破绽,立时朝父皇抱拳一躬,朗声质问道:
“父皇,儿臣以为励王此法固然不错,但却难免有失公允。”
“如何说?”
“按照励王的说法,南境百姓各家各户都可以减免一定数目的赋税,但是不同的人家在生产种植的过程中,所出的力气有大有小,种的田地有多有少,自然每一家得到的收成也是不同的,然而到最后,无论收成有多少,功劳有多大,得到的恩赏都一样,这貌似是一视同仁,但事实上对于付出更多,也收获更多的百姓来说,此举并不公平。”
晟王这个说法的确很有水平,一下子就把平均分配还是多劳多得的矛盾所在全都拉出来,摆到了明面儿上。圣上的心思一下子又有所偏移,因为他立时觉得,晟王说得也有道理。这件事情说到底不算什么太重要的事情,圣上便懒得自己花费心思去拿主意,他更想看一看这一次在朝堂之上,能够把自己的观点坚持到最后的,到底是太子,还是晟王。
“减免一定税粮的数目,或许确实有些不大公允,但是可以加上其他方面的恩赏,这样自然就可以公允了。”
“什么其他方面的恩赏?你在父皇面前何必如此卖关子,这里是朝堂,文武百官没有这个空闲时间听你说一半藏一半!”
晟王真的不能不开始生出几分焦躁来了,他总觉得当励王撕掉了他自己身上的那些伪装,开始露出峥嵘的时候,自己马上就从以前对付太子一人的游刃有余,变成了现如今面对着太子和励王二人联手的捉襟见肘。明明唯一的区别就只不过是励王对太子的帮助由暗转明,可怎么偏偏会有如此之大的区别?晟王想不通,他真的想不通。
“回禀父皇,儿臣以为,太子殿下的意思是,减免一定数目的税粮之后,再让个地方官层层上报,将各家的收成多少,缴纳的赋税多少都报上来,论功行赏,缴纳赋税钱粮多的,便可以允许他们减免徭役,作为对他们额外的恩赐。”
“减免徭役?”
晟王喃喃重复了一句,而圣上虽然没有开口,眼前却是微微一亮。
就趁着这二人都没有开口的难得空档,励王朝旁边伸指一捏,在太子的袖口上轻轻地扯了一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凤门之嫡女归来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凤门之嫡女归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