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关心归关心。
复社中那些闪光的年轻先进思想,奔涌思潮中一些格外激进的,对朱由检这个皇帝可不太友好,对所有的皇帝都不太友好。
可纵观数百年大势的朱由检也不会想着去打压消弭这些思想的苗头。
朱由检知道自己的脑子里有更好的,更先进的思想。
他关心,只是源于好奇。
好奇这萌芽的幼苗在没有被朝政迫害,在稍稍得到喘息的南明内部,在没有被满清所扼杀的情况下,能长成什么样子。
自陈贞慧身上,或许可见一斑。
毕竟腐朽的东林已经无可救药,但年轻一些的小东林,相对还有些可取之处,有改造的空间。
不过这复社成员的出现以及大明官员的正式入驻。
让朱由检发觉黑旗国内教育方面该发展一下了。
镶黑旗倒是还有些教育效果,旗内旗丁汉话日益增进,但国内连一个有点组织的正规学术组织都没有,私塾等带学校性质的也没有。
满清也不搞这个。
全民皆兵的军国政体不需要教育。
教育仅存于满清皇室和上层勋贵之中,其他人想要获得教育只能像瓜尔佳·兴佳一样,自学成才。
事实上满清对下层教育的唯一政策,也就是鼓励自学。
黄台吉感觉大明的忠君爱国教育值得学习,所以下令:“自今凡子弟年十五岁以下,八岁以上,皆令读书。”
我命令你们读书。
但没有赏罚政策和规则限制,读不读书全看你们自己。
对了。
读书归读书,仗还是要打的。
这也导致了满清内部各类小说原本译本流传的挺广。
小说也是书嘛。
同理。
朱由检觉得看小说的浪潮非常有利于对正黑旗内部进行教育启蒙,值得广泛推广,而不是只推动于镶黑旗与正黑旗上层。
“给启心部派发往各军中说书的任务!再请个写手吧!”
就这样,朱由检拍板了。
边上接任秘书官职位的尤守龙却是适时递上了山海关送来的关于御史团的折子。
朱由检接过后粗略扫过,随后摆摆手道:“若有巡军务的,除过火器营之外,其他军营都可去得,但切记粘杆处得陪同着,确保他们不要与军中那些杀才起冲突,其余无论巡田,巡仓都由着他们,也不能给他们好脸色,平常对待即可。”
“嗻。”
“你怎么也喊上了。”
“这......禀陛下,来之前微臣和粘杆处各官探讨,都说侍奉陛下身边当雷厉风行,精简务实,所以......什么顺口喊什么。”
“行......去安排吧。”看书溂
“嗻。”
......
茫茫雪原。
一支规模浩大,包裹的严严实实的马军在雪地里跋涉。
耀眼阳光下,郝涯戴着雪镜犹自感觉眼酸,不免摇头,心头叫苦。
远处一骑兵艰难的在雪地里蹦跶过来,郝涯顿时欣喜,鼓励着胯下战壕迎上去。
还未靠近,那骑兵便喊道:“章京!寻到了!”
“好!有多远!?”
“约莫十五六里!”
因为天寒,两人对话都精简,命令也一样。
郝涯朝着后头一挥手:“前行十里扎营!”
冬日里关外的环境比朱由检预期的还要恶劣冰寒。
导致一路上行军艰涩,本来骑军寻常预计十天就能走完的路程,郝涯催动急行军之下,依旧走了半个月。
眼下哨探才见到了张家口的城墙。
但更要命的是。
前行不过三四里,摆在正黑旗骑军面前的是连绵的积雪山峦。
张家口作为山西晋商对外走私的主要出口,北面看似是草原,但其所处的位置绝非一马平川之地。
作为对外关口,自然是修在山峦叠起,易守难攻的地点。
见状,郝涯直接打消了继续前进的念头。
“就地驻扎!清扫积雪!各骑向北寻!”
大军一路从潘家口行至张家口,沿途厄济根所部骑兵为前锋,威逼数个科尔沁小部落,强行征募了不少壮丁。
其中有不识相要反抗的。
更是大大增加了队伍的丁口,顺道还让大军度过了相对舒适的一天。
浩浩荡荡整整八千余人的队伍这才消停下来,很快,一群身披皮裘衣,被绳索捆住脚踝的蒙古人被驱赶往附近的山上伐木,为营地清扫积雪。
而郝涯的大帐一立,厄济根很快也就挤了进来,两人在火盆面前凑着对视一眼,满满的如释重负。
“今天没有被冻死的吧。”
“有,俘获的牲口冻死了些,还有那些奴隶好像也死在路上五个。”
“记上吧,好歹名义上也是征募来的,等回去了给点抚恤。”
厄济根顿生不悦烦恼:“都是奴隶而已,死就死了,回去之后把他们的部族都带走,这片土地已经是黑旗国的了。”
“行行行。”
反正是你们蒙古人。
蒙古人上层对下层的漠视,郝涯也是看够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