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明正身的过程并不算漫长。
朱由检身边可是有锦衣卫与王承恩派来的人。
唤来裴伍等人作证,再将变异后北上的过程大致分说一下,朱媺娖就再没有怀疑的理由了。
毕竟眼前的父皇那时不时瞥向自己断臂的眼神。
足以说明许多。
但有一点她还是想不明白。
“父皇为何不前往南京......”
说着她又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有些蠢。
她眼下尚且不敢完全确信,南京群臣又如何会相信眼前这犹如人形凶兽的人会是崇祯皇帝呢?
但还是有些搞不懂。
为啥一定要北上呢?
朱由检闻言苦笑。
傻孩子。
在这儿敌人只有建奴,还不会遭背刺。
在南京,身边全是敌人。
甚至不如造反。
在汉地造反起兵抗清都会被大明背刺。
“缘由良多,一时间说不完的,来,我儿在沈阳可跟随在为父左右观政,看多了也就理解了。”
虽然有愧,但女儿可是朱由检在正黑旗中唯一的血亲,俩儿子还接不过来,所以有句话说得好啊。
妇女能顶半边天。
该说不说,老爱家宗室一个个手握大权,虽然分散了权利稍有不对就会兄弟阋墙。
但目前不过两代人,亲情还未散开,且人家出人才和杀才啊。
在转变为完全体封建集权王朝的过程中,宗室人才很重要的。
老朱家的养猪政策不能说没有好处。
但不适合眼下形势。
错就错在一直维持到现在了。
所以让女儿观政,又能陪女儿,又能补救下缺失的先进教育。
挺好。
至于像老爱家宗室领兵征战,随军处理军务,乃至做旗主什么的。
想想女儿以前的爱好和断臂。
估计是不太可能了。
“本欲为我儿引见旗下众将,但今日我儿被为父给吓到了,所以就算了,等什么时候我儿想见他们了,或是观政王大臣会议之时再说。”
朱由检站起身,说起黑旗面上不免有喜色。
朱媺娖仰头看着朱由检,只觉得眼前微笑自得的父亲异常的陌生,又异常的熟悉与亲切,让她心中暖意奔涌,泛起自豪。
而她也没问朱由检为何不早些派人来接她。
因为她从小就知道,对她的父皇来说,国家与大位才是最重要的。
......
九月二十,秋收接近一半。
黑旗王兀儿特自宁远回转盛京,召众将于大政殿议政。
黑旗王之女亦首次参与议政。
议政的内容,盛京城内能知道的基本都是秋收和征收采买军资相关的事宜,所以城内讨论最多的,还是兀儿特王这突然冒出来的女儿。
拜羯拉玛等求神拜佛找祭司所赐,城内暗地里关于兀儿特王不能生育的事儿传的沸沸扬扬,如果不是这位武功太过鼎盛,威望极高,不然城内外小民不知道能编出什么呢。
而最关心兀儿特王之女的,也就是城内的大明锦衣卫了。
之前进城的车队就已经让他们牵肠挂肚了。
这位黑旗王之女又是什么来路?
如此受宠,刚来就成了议政大臣与军机大臣啊。
可惜皇城一直是大明锦衣卫们无法逾越的雷池,无论是渗透还是偷摸着进去,都是有去无回。
而在这场王大臣会议之中,黑旗众将与诸部也见到了戴着帷帽,身穿汉裙,在议政中一言不发的黑旗王之女。
朱媺娖也在议政大会正式开始之前收到了黑旗众将众首领进献上的礼物。
小矮马貂皮金银首饰什么的。
随后在朱由检的引导下,王大臣会议进入了正题。
如何分配从大明处进购,以及大明急着让正黑旗出兵压迫山海关而赞助的棉布与军资,将其最快转化为可被利用的御寒衣物。
待得秋收之后,将多少粮秣调配为南征的军资。
新生产与进购的军备如何分配,各军各部在冬日南征时能带出多少兵力,兵力质量。
而议政会议和以前一样。
黑旗诸部重在参与,光是听就一个头两个大,朱由检说啥就是啥。
其他通过战功升迁上来也多是杀才。
也就焦伯庆和郝涯两人能拿出像样的方案,道出相关的情况,其他锦衣卫也能多少说两句,其他人纯属是来走个过场。
就连唐通也不例外。
当然,唐通现在不敢说话。
看着朱由检心就发慌腿打颤。
而最终的决断也在王大臣会议后颁布了下去。
盛京外城紧急开办一座厂子,国企。
先征召会摆弄织机针线的奴籍女子做工,随后逐渐视情况放开,招收国内适龄女子进厂做工,就负责制衣裤鞋子之类,日后再看情况开办分厂,扩大规模。
这样才能最快填补军用御寒衣物的空缺,此外朱由检还要求留下超额的库存,以备不时之需。
群臣并无异议。
今年丰收,南征的军资足足的,不需挤压各地方正常的粮秣供给,这事儿简单报个数目后就跳过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