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那一个计策,才让他有现在留在糜旸身边的资本。
亦正是那个计策,才最后促成了糜旸要提前推动追封关羽为王一事。
短暂的沉默之后,糜旸对蒋济言道:
“明日你先去孤的司闻曹内任职。
待追封一事尘埃落定后,孤希望今日之事会被曹叡与孙权二人知道。”
司闻曹自建立以来,除去为糜旸收集情报以外,还承担着一个重要的任务——散布一些糜旸想让敌人知道的事。
面对糜旸的安排,蒋济自然没理由拒绝。
司闻曹虽只是大将军幕府中的一个下属机构,表面上看起来地位不高,可实际上权力可大着呢。
从这方面来说糜旸对他没有食言,的确是在重用他了。
“多谢大将军。
臣从此以后,愿为大将军效犬马之劳!”
...
从长安发出的文书,是在十一月底到达宛城外的。
当驻扎在宛城外的张飞,得到糜旸亲笔写就的文书后,他顿时笑了出来。
从位分上来说,现在身为大将军的糜旸,是有资格命令张飞的。
可在文书内,糜旸却一口一个叔父亲切的叫着。
不仅如此,糜旸用的还是请求的语气。
糜旸的这番作态,让张飞受用至极。
张飞坐在主座上,将糜旸送来的文书,一一展示给在座的诸将看。
诸将在看到文书中的内容后,脸上都浮现了奇怪的神色。
而诸将脸上奇怪的神色,在张飞的一番话下显得更加浓郁。
“子晟也真是的,一点都没大将军的威仪。
他性子这么软,怎么镇的住一些不识好歹的老臣呢。
想让吾退兵回朝,言语简短点就是了,还非要写一些有的没的。”
张飞的话语从内容上看,好似在不满糜旸的行为。
可张飞在说这番话时,他的嘴都快咧到天边去了。
要不是要保持叔父的风范,想来张飞那震耳欲聋的笑声早已经传遍整座军帐。
若许慈在此,他在听到张飞的话后,恐怕得一口老血喷出来。
在座的诸将不是瞎子。
他们看到张飞的神情后,没有任何一人回应张飞的话。
他们不知道怎么回......
见诸将没有一人回应自己,张飞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满。
还是自家侄子会来事,似其他人,全是榆木脑袋。
张飞悄悄收起了炫耀的心思。
炫耀归炫耀,正事还是要办的。
略一沉吟后,张飞便对着在座的诸将言道:
“既大将军召吾退兵回朝,那这件事就耽搁不得。”
其实就算没有糜旸的文书,张飞的心中也早有了退兵之意。
宛城的城防,实在太过坚厚了。
在围攻宛城的这数个月以来,张飞损失了不少士卒,却始终不能拿下宛城。
对于攻城方来说,持久的攻城行动,是会极大损耗他们的士气及实力的。
除去这个原因之外,邓艾的提醒也让张飞心有顾忌。
“请将军小心东面。”
邓艾在来到宛城后,除去一方面参与攻城战外,还将一部分精力放在了淮南那里。
在关注淮南的军事之下,以邓艾的聪慧不难看出,自孙权去往合肥后,江东大军就一直处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
这样的局面,与当年关羽水淹七军时颇为相似。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邓艾立即就对张飞做出了提醒。
而在得到邓艾的提醒之后,张飞心中也不禁犯嘀咕起来。
由于心中的顾忌,张飞数个月来不仅未将荆州的兵马继续调来宛城,反而还让宛城外的兵马回防了荆州一部分。
这也是张飞久攻不下宛城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张飞觉得眼下再继续围攻宛城,并不算是一件明智的事。
糜旸发来的这封文书,正好与张飞心中所想不谋而合。
既不谋而合,那就顺水推舟了。
诸将对张飞执行糜旸的“命令”,也并未有意见。
在张飞说完那句话后,他们都在等着张飞安排具体的退兵事宜。
张飞的目光流转之下,最后停在了邓艾的身上。
“我军退兵之时,就由士载你率军殿后。”
众所周知,大军退兵之时最忌被敌军尾随追击。
而一般能负责掩护大军撤退的,都是能力出众且受主将信重的将领。
张飞的安排,无疑清晰地表露出他对邓艾的态度。
面对张飞的安排,邓艾没有推辞便很快应下了。
见到邓艾胸有成竹的样子,张飞脸上流露出笑意。
他之所以要安排邓艾掩护大军撤退,主要是想在离开荆州之前再考察一次邓艾的能力。
在文书中糜旸提出了一个建议——邓艾可大用。
糜旸虽没有将话说的很明白,但张飞却懂糜旸的意思。
自己离开荆州后,荆州总得有一位信任的大将镇守。
这位大将的人选原本李严是最好的人选,但看来糜旸认为邓艾也值得一起分担这个重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糜汉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糜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