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曹彰的这个询问,张合不疑有他,当下回答道:
“不曾。”
“巡视大营周围的,皆是合的亲兵。”
在听到张合的回答后,曹彰的脸上好转了一些。
张合是经验丰富的战将,他既然能做出保证,那么曹彰自然是放心的。
既然如此。
就在张合刚刚回答完曹彰的时候,只见曹彰就极快地抽出腰间的长刀,朝着那名信使的脖颈处重重划去。
被身为猛将的曹彰全力一击,那名信使的下场已经是注定的了。
那名信使由于没想到曹彰会突然袭击他,故而他痛呼还未来得及发出一声,便整个人朝着后方重重摔去。
在身躯倒地后,脖颈上传来的剧痛,才让那名信使脸上流露出痛苦的神色。
不想死的他,拼命用手捂住自己的脖颈处,可随着大量血液从他的脖颈处流出,他的举动终究是徒劳的。
感觉到生命正在身体中快速流逝的信使,临死前用不解及怨恨的眼神看着曹彰。
他不明白,他明明是拼死回来报信的大魏忠良,他本来应该得到曹彰的奖赏才是。
但他最后没有死在敌人手中,却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曹彰看到了信使脸上的神色,可他的眼中却无半点怜悯的神色。
“你是忠臣,但为了大局,有时候忠臣更该死。”
“日后,汝妻子,孤自养之。”
曹彰不带丝毫感情的,讲出了当年他的父亲同样说过的一番话。
呐,这就是当大魏忠良的下场。
曹彰的举动不仅那名信使没预料到,就是张合也被吓了一跳。
可在听到曹彰的话后,张合却直接低下了头。
怪不得,武帝在世时曾说过,在心性方面任城王与他最为相似。
当地上的信使彻底失去生机后,曹彰将染血的刀收入鞘中,而后对着张合下令道:
“接下来定然还会有一些信使回归。
对于他们,你应该知道该如何处置吧。”
曹彰的言语中,依然带着寒意。
在听到曹彰的命令后,张合连忙拱手应道:“唯”。
等应下这个命令后,身为副将的张合,情不自禁地问曹彰道:
“殿下,接下来我军该何去何从?”
问这句话时,张合的脸上流露出担忧焦急的神色。
身为名将的张合,与曹彰一样清楚,当下魏军处于什么样的处境中。
说一句濒临绝境,都丝毫不为过。
只是濒临绝境,说明还未真正到达绝境之中。
看着张合,曹彰对着他缓缓说道:
“君可知道“长平之战?””
见曹彰提起长平之战,张合的心情更沉重了几分。
作为战国时期最着名的一场大战,张合又岂会不知道呢?
知道长平之战全过程的张合,不由得将当下己方面临的形势,与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在心中进行比较。
不比较还好,一比较张合发现,魏军当下的处境与当年的赵军,竟有六七分相似。
同样的是粮道被断,同样的是陷入敌围。
这......
在张合为己方大军的下场深深担忧的时候,曹彰的话传入张合的耳中。
“糜旸想做白起,可孤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当年白起能将赵括围困至死,一方面在于赵军粮道断绝,一方面在于秦军兵力在赵军之上!”
当曹彰说出这番话后,张合恍然大悟。
正如曹彰所说,历史上赵括被秦军重重围困后,之所以一直不能突围成功,不是赵军战斗力不强,实在是秦军占据着人数与地利的优势。
可相比于当年的赵军,当下占据着人数优势的,应该是魏军才是。
若魏军全力突围的话,未必没有一线生路。
至于突围的方向,也不难抉择。
汉军大概只有万余的兵力,万余的兵力要想防守住数里的大营,本来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最重要的是,唯有向汉军大营发起进攻,数万魏军才能保证无后顾之忧,才能专力向前。
而只要汉军大营能有一处地方被魏军突破,那么这数万魏军的生路就来了。
在明白曹彰的意图后,张合随即想起了当初他对满宠说的一个策略——以点破面。
不过曹彰的意图却不止这个。
曹彰对着张合继续吩咐道:
“派出擅长攀登山岭的信使,让他前往长安求援。
若援军能及时赶来,我军便多了几分逃出生天的可能。”
信使能通过狭窄的山道,从略阳县来到街亭,那么街亭的信使自然也能通过山道到达略阳,从而前往长安。
只是做到这一点虽然不难,但长安是否能有援军派出,曹彰与张合心中都没数。
不过相比于什么都不做,曹彰认为这一举动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听完曹彰下达的两道军令后,张合连忙对着曹彰一拜,就离开安排去了。
...
曹彰没有预料错,在他得到来自略阳县噩耗的同一日,糜旸也得到了来自略阳县的好消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糜汉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糜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