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太子妃在旁边虎视眈眈,韩氏就没留她了,“行,那你回去吧,明儿记得过来吃香酥肉啊。”
第二天桂榜公布,晏家三兄弟都榜上有名,晏同烛年纪最小,名次最好,第十六名。晏同安九十七名,晏同华第一百一十一名。三姑爷蒋峰,再次落榜。
晏老夫人直叹气,在晏太傅面前忍不住抱怨道:“三丫头被她那个娘给坑苦了。”蒋氏到底有没有一句话是真的,就这样还才华横溢?那她的孙儿们,那就是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了。
“科举不中大有人在,三年后还有机会。”晏太傅劝慰她,蒋家也不是什么贫寒之家,即便蒋峰不出仕,对生活的影响也不是太大。
“三年又三年,三丫头要熬到什么时候?”晏老夫人生气地道。
晏太傅想想,道:“日后让老四指点他一二。”家中晏四爷的才华是最好的。
“就怕他是个榆木脑袋。”晏老夫人没好气地道。
晏太傅沉默了片刻,道:“六小子武举考了第十,过些日子要去边关。”还是用孙子分散老妻的注意力吧!
“不能不去吗?”晏老夫人问道。
“这次武举,就是为了边关将领的轮换,怎么可能不去?”晏太傅冷静地道。
去边关的人,不仅是考了第十名的晏同亮,还有武状元余智林、榜眼、探花乔握瑜,一句话,前十的都去了。武举没有春闱和殿试,一次比试,就定了下来,这也是秋闱桂榜迟了这十天才公布的原因。
在晏同亮参加武举时,南平郡主就料到他会去边关,“大概什么时候出发?”
“要等兵部安排。”晏四爷答道。
南平郡主叹了口气,儿子去边关,近几年恐怕都不能回来,想想就揪心不已,“是去北边还是西边?”
“兵部会安排。”晏四爷答道。
“我去给他收拾东西。”南平郡主也不问了。
五日后,兵部的安排下发了,余智林是正五品千户,余者皆是正六品百户;武官的品级起始虽比文官高,但文官只要熬资历,基本上都能升官,武官却要靠一刀一枪与敌人拼杀,累积战功才能升官。
战场上刀剑无眼,有时候战功还没累积到,人就没了。一将成名万枯骨,不仅仅是一句诗,而是现实的写照。
喜欢吾家娇女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吾家娇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