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国内网友,海外同样对未来科技的表现感到震惊,不过在高度称赞的同时更关心自家能否使用上核聚变能源。
尤其一些环保人士,更是希望未来科技将可控核聚变技术使用到全世界,以此来更好的改善地星环境。
“我的上帝啊,可控核聚变就这样被人类掌握了吗?”
“未来科技真是一家最伟大的公司。”
“原本只是一家普通的科技公司,如今却能成长到改写人类文明的命运,我对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是越来越好奇了。”
“很难想象这样一位年轻的帅哥,会是全球最顶级的科学家。”
“未来科技会把核聚变能源输送到全世界吗,这样的话地星的环境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如果核聚变是我们攻克的就好了。”
“和未来科技一比,咱们那些科学家简直就是废物。”
或许是因为可控核聚变的热度实在太大,就当全网热烈讨论这件事和徐磊接受采访的视频时,大家并没有注意到华科院同样发布了新的公告。
公告中正式宣布人造太阳项目将就此终止。
——
网上的热度足足持续了数天才算逐渐恢复正常,主要可控核聚变技术的诞生确实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实际上短时间内对个体间的影响不大。
最多聚变电站普及生活上更加舒适。
所以大家自然不可能每天都花费大把时间谈论此事。
反正所有人心里都知道,可控核聚变技术是被未来科技攻克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天时间内研究所这边也步入了正轨,在裴洪印的带领下相关人员正式开始建造全球首座聚变电站。
碍于聚变电站的核心装置规模将会更大,单凭研究所内的人员进度上会慢上不少,于是便让科学岛李承哲他们那些人参与建造从旁协助。
毕竟人造太阳项目都已经中止,他们正愁自己的能力得不到发挥呢。
关键参与到聚变电站的建设项目中来,对他们自身核聚变技术知识的提升也会起到很大帮助。
基本上所有人都是抢着报名。
首先乾坤一号从核心组件的制造到正式安装测试,裴洪印是全程参与的,加上顾三林那边保证了超导抗辐照材料的供应,由裴洪印负责聚变电站项目徐磊非常放心。
要说他为什么不亲自参与,自然是有其他事情要做。
“星童,开始对建模进行运行模拟。”
“调整各项参数。”
……
“还是不行吗……”
2028年11月15日,周三。
滨江市。
龙湖高科技园区。
研究中心实验室内,徐磊认真观察着面前的三维虚拟建模,时不时向星童下达着指令。
距离可控核聚变技术问世差不多已经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
自从聚变电站的项目交给裴洪印主导负责后,徐磊基本上都待在实验室内构建核聚变动力装置的全息数据模型。
要想让核聚变技术很好的运用在宇宙飞船航母高速列车等重要场景中,能提供核聚变动力的装置也就变得非常重要。
因为它的规模肯定要做到非常小才行。
徐磊明白自己只要成功解决核聚变的动力装置问题,那么相信很快和核聚变飞船航母高速列车等东西就会出现,这同样也是获取影响力的好办法。
所以先前吴楚平提出核聚变飞船时,他想都没想便答应了。
让裴洪印负责聚变电站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不过徐磊还是低估了核聚变动力装置的复杂程度,至今都还没有成功建立数据模型。
之前构建出来的模型,在进行虚拟运行测试时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最严重的甚至直接发生爆炸。
这种存在问题的设计肯定不能进行实际制造。
可以说有星童在,相当于帮了他很大的忙,节省许多时间。
主要核聚变装置实在是太过精密,规模往大了造反倒好控制,可一旦缩小就会出现问题。
要知道科技博物馆解锁的这项可控核聚变技术,并没有使用目前科学界主流的托卡马克装置,类似彷星器的结构能更容易缩小商业化。
否则眼下徐磊面临的难度恐怕还会增加数倍甚至几十倍。
但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徐磊倒也没有太过纠结,遇到麻烦的时候反不如先放松下心情。
等第二天再进行研究的时候说不定会豁然贯通。
不管怎么说仅凭如今徐磊脑海中的复杂技术知识,绝对称得上是全球最顶级的全能科学家,所以他对自己设计出核聚变动力装置很有信心。
无非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想达到理想的数据果然没那么简单啊,算了,明天再说吧。”
随着徐磊轻声吐槽一句,紧接着也不再向星童下达新指令调整模型数据参数。
而是选择了暂时转身离开。
至于一直在实验室外面等着的陈诗禾,看到徐磊出来后连忙倒上一杯水迈步朝其走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的科技博物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的科技博物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