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犹豫
李自敬说完,心下有些紧张。
倒不是在人前显眼的那种紧张,领兵许久,李自敬早已不复当初,可以做到在众人注视下面不改色。
如今这种紧张,是因为第一次主持大型军议的这种紧张。
毕竟这次军议的结果,会直接辐射到整个湖广大顺和明军的攻守战局,如果判断失误,对整个湖广都是影响重大。
李自敬其实心底也在敲鼓,毕竟是第一次和高斗枢这种在史书上留名之人交手。
要知道,这些能在史书上留作一笔的人,看似轻飘淡然,实则却都是人中之杰。
高斗枢更是在明史单独列传,足以说明此人的本领,跟他交手,李自敬还是心里发怵的。
这次,毕竟和在潼关打多铎不同。
潼关那一战说实话多铎输的很冤,李自敬是穿越者,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
那一战,李自敬不仅清楚知道多铎的增援会在哪天到达潼关,更是连多铎那一部人马在哪驻扎,大致有多少真实兵力都一清二楚。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在最后关头才险胜多铎。
潼关战场上,占尽了天时地利的李自敬,不止一次的被多铎差点从一个点上翻盘。
如果那个时候,是李自敬指挥兵马和多铎会战,李自敬心里很清楚,自己不是多铎的对手,必败无疑。
与高斗枢这次郧阳的会战,是李自敬脱离李自成后,第一次统筹战局指挥各路兵马。
不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毕竟作战不是儿戏,要是真的判断失误,导致各路兵马崩溃,荆州府陷落。
那么在襄阳的李自敬,落得和历史上一样的结局,也就是时间问题,历史并不会改写。
但慌归慌,李自敬同时也在这么久的乱世生存中,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要心思缜密的同时,大胆去做。
如果畏首畏尾,探听到了敌军动向,也只选择保守龟缩城中的打法,那只能是慢性死亡。
纵观历史,没有一个人青史留名的大将,是这种见人就跑,遇战就守的打法成名。
无一例外,这些用兵如神之人,都是经过缜密的思维,通过地势等各种方面判断出了敌军的情况,随后做出应对之策,一蹴而就。
在乱世,胆子小,是成不了大事的。
刘体纯的心思就偏向于保守,毕竟他是知道大顺在湖广一带形势的,根本容不得半点差池。
这种时候还要主动出击,去突袭马进忠,实在是有些胆大了。
他看着目光坚定的李自敬,沉吟说道。
“小闯王的部下刚到两万,就算全派出去,能对荆州府的战局起到什么影响?”
“我看不如直接收缩兵力,无论高斗枢打着什么心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守住襄阳,是重中之重!”
李自敬微微凝眸,倒也理解他的这种固守思路,以不变应万变,这到底还是大多数人喜欢采取的方式。
刘体纯说完,没听李自敬回话,立刻又说道。
“当然了,小闯王毕竟是奉旨节制东路兵马,如何动作,末将全听小闯王吩咐。”
“如果需要彰德府的白旺将军协助,末将也一定把话带到,无论如何,我东路大顺兵马,皆听从小闯王的调遣!”
李自敬其实刚才没有生气,而是在从刘体纯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也是后世带来的习惯,李自敬在后世时,家庭是那种管教非常严格的,父母要他尊师重教,学校要求会举一反三。
正是这种严格的教育,造成李自敬这种遇事喜欢从对方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只不过是穿越以来,李自敬原本规规矩矩、老实本分的乖孩子性格,正在一点点蜕变。
听到刘体纯的话,李自敬又何尝不明白他的心思。
“有刘将军这话,我就放心了。”
“到底如何调度,还需要探听情报再说,荆州府与襄阳府唇亡齿寒,尤其如今,需要与当地孟防御使,密切保持联系。”
众人各自点头,回去依计调度,先用刘体纯比较保守的方法,收缩周边兵力,做出坚守襄阳的态度。
李自敬虽然有了想法,但也是由于初次指挥兵马会战,经验不足,心里犯嘀咕,态度并不坚定。
被刘体纯这么一劝,李自敬也决定是等等看再说。
在此期间,打算先施行刘体纯的意见,做出坚守襄阳的态势。
当然,李自敬心里也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派出一支偏师突袭荆州的马进忠部。
因而特意命令郝摇旗,将一些哨骑调走,持续观察郧阳府和襄阳府的动向,好随时作出变动。
与此同时,一匹快马从襄阳府奔驰而出,跃马扬鞭,策马驱驰,直奔彰德府。
彰德府的大顺军东路主力,是时候知道湖广来了一位新的主将这个消息了。
......
荆州府。
驻军于此的马进忠,最近日子很不好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反清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反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