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烧干坩泥,蜡自然就化成了水,剩下的便是炮筒的模范,只需往里浇灌钢水就能成形。
都不用李承志过多指点,只是提出了炮筒的要求,李良就拍着胸脯下了军令状:他只需一月,就能将这东西造出来。
在河西炼钢煅甲足有三年,要矿有矿,要人有人,李良的技术早已更上一层楼。与他相比,李承志反倒成了半吊子。
所以李承志很有自知之明,也怕影响到李良,所以直接当了甩手掌管,全盘交给李良。然后又叮吃李亮盯着,等有结果再秉报予他。
其实李良只用了半月,是李承志忙的事情太多,一时忘了时间。
而且中间还浇费了几次,若不然,还能快上不少。
等到了钢场,看着那密密麻麻的小高炉、在木架上摆放的整整齐齐的坩锅,李承志脑中灵光一闪,突然就想起了一些有关钢炮的回忆:早期的克虏伯,好像用的就是坩埚浇铸?
自李氏予泾州煅甲开始,用的就是坩埚炼钢法。而这样浇铸出来的是钢炮,而非铁炮?
这样的炮管,岂不是想炸膛都难?
李承志喜出望外,盯着地上的那根炮管双眼直放光。
长约七尺,口径约有四尺,李良甚至称过,说是重有五百六十斤。
看着那黑黝黝的炮身闪烁着刺眼的寒芒,李承志如同喝醉了一般,说不出的舒畅。
这个东西一旦面世,何止是降维打击?
缓了好一阵,心情才稍稍平复了一些。李承志大手一挥:“试炮!”
一众工匠早有准备,飞快的立起了龙门架,十数人合力,用倒链将钢炮吊到了一辆双驾马车上。
怕太过惊世骇俗,李承志特意让李亮将试炮的地址安排在了合黎山深处。
李亮装的炮,怕出师不利,李承志还特意让多填装了些火药。
待点燃引信,李亮似兔子一般的逃到近五十步外的一处山坡后。又过了足有十息,才听“咚”的一声巨响。
感受着脚下的震感,看着铁弹激射而出,飞出足有五六息才溅出一蓬尘烟,李亮猛的瞪大了眼睛。
这怕是足有两里之远?
喜欢大魏春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魏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