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登徒子……对自己那般恶劣,但见了姐姐,就如换了一个人?
难道就因为姐姐长的大?
但她怕李承志再把她按到泥里,别说多嘴,连大气都不敢出……
听“高文君”这三个字,好像是汉人的名字。看这女人汉话说的这般流利,万福拜的如此标准,也应该是汉人无疑。
但再看穿着、发式,以及这脸上的面巾,分明又像是胡人女子的打扮?
李承志也拿不准了,疑声问道:“胡姬?”
高文君心中一黯:果然。
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
但之前听那胡商萨保之言,分明是已有人来救自己了?
一时间,高文君心乱如麻,一双妙目紧紧的盯着眼前这张漂亮的不像话的脸:
“妾身出自渤海(今山东德州,河北景县一带)高氏,家父是当朝太乐丞高曹,妾身也是太常寺的乐官,因擅弦琴,在洛京微有薄名,所以之前才有此一问……
一月前,与小妹赴琴肆选琴,一时不察,被胡商所掳……”
说到这里,高文君又往下一拜:“妾身谢过将军搭救之恩……”
渤海高氏?
李承志仔细的回忆着。
这也是非常有名的郡望世族,渊源流长,传言是吕尚(姜子牙)的后人,朝中为官的族人也不少。
就如杨隋说自己出自弘农杨氏,李唐说自己出自陇西李氏一样,当朝司空高肇也罢,之后的北齐皇室高欢这一系也罢,都自称出自渤海高氏。
不过世人皆知高肇之父是孝文帝年间才从高句丽迁过来的,应称高丽高氏才对。
说高欢出自渤海高氏倒有那么几分可能,至少人家祖上世居山东。
李承志心中微动,温声问道:“女士既是宫中乐官,想必知道李承先?”
李承先是李承志的堂兄,大伯李始良的嫡长子,如今为太常寺正八品的协律郎,所以李承志才有此一问。
高文君的瞳孔微微一缩。
怪不得第一眼时,她就觉得眼前这男子有些眼熟?
此时再看,竟与那李承先颇为神似?
她心脏跳的通通直响,不由自主的低下了头,恭声应道:“李承先是协律郎,与妾身同署为官……”
看来这女乐官的身份应该有那么几分属实,至于其他……呵呵呵……
“某乃高文君”?
普通人哪会说出这样的话?
李承志微一点头:“谢就不必了,举手之劳而已。二位若是会骑马,就随我等同行吧……”
元魏民风彪悍,官宦家的女子鲜有不会骑马的,高文君和魏瑜都会。
见她点头,李承志又让李睿牵来了两匹马。
但魏瑜只说害怕,非要和高文君同乘一匹。
李承志无可无不可……
卫营继续行进,吩咐李睿给二人各找了一件御风的皮袍,李承志就不再理会了。
但没敢安置的太远,离他的马身不足五丈远,还有十个亲卫专门守在前后。
也就刚刚开拔,又有亲卫来报,说是从水塘之中捞出了一具尸体。
刚刚才大战过,附近有尸体出没并不奇怪。
奇怪的是,这具尸体的身份和死因。
看着手中的令信和匕首,李承志有些出神。
京邑萨保果毅都尉!
还真没猜错,这伙胡商,还真不是一般的货色。
京邑指的就是洛阳,本就比地州要高一品。果毅都尉是萨保府的副帅,等同于奚康生麾下李韵这个角色。
而且胡商以经商为主,走的尽是穷山恶水多刁民的地方,都尉定然是久经阵战之辈。
但这样的人物,竟被一个弱女子给杀了?
李承志带着李亮和李睿,亲自去比对的伤口,绝对没错:就是用李承志手里的这把匕首杀的。
只捅了三刀,但刀刀致命……
而这把刀,之前就握在高文君手里……
自己到底救了个什么样的人?
看着前面那道窈窕的身影,李亮隐隐心惊。
只道那女子是绝色佳人,却不料竟也是心狠手黑之辈?
这两个,绝对不是普通人物……
郎君难道真要将这两个女子带往关中?
到时又该又该如何处置?
难不成放了?
可郎君那句“女士可知李承先”,与自爆身份又有何异?
这要是让人知道李承志去过河西,进而知道李承志更是在河西藏了雄兵,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李亮一万个想不通,忍了又忍,终究还是没忍住:“郎君……这高女士,好似多有言而不实之处?”
李承志很想笑。
看李亮拧把着一张脸,为难的跟什么似的,就知道他肯定忍不住。
不过也能看出,李亮的心性要宽仁许多。
这要换成李松,早劝着自己一杀了事了……
“何止是言而不实?”
李承志往前扫了一眼,又冷笑道,“你且先看那魏瑜:若是平常的半大女子,猝然经了这么多苦难,再猛一见到如此多的执刀持弓之辈,哪还能保持这般镇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魏春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魏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