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能感受到,康熙帝虽然年近古稀,儿孙满堂,但仍然渴望被人真诚地关心、爱护,而孝惠作为嫡母对皇儿的关心和爱护,是康熙帝周围包括嫔妃在内的其他人,都无法给予的。
所以,嫡母的离去,为康熙帝生命最后的五年,留下一个不可弥补的缺憾。
他才哭的这般伤心难过。
而仁宪皇太后也确实是个典范。
如今皇上已经谥为孝惠章皇后。
孝惠章皇后是顺治皇帝的皇后,当她来到紫禁城时,年龄还不到十四岁,比康熙皇帝玄烨年长十三岁。康熙皇帝十岁时,母亲佟佳氏病故,玄烨心目中除祖母孝庄文皇后以外,嫡母孝惠章皇后自然更加重要。
孝惠章皇后对孝庄文皇后一直怀有很深的感激之情,更加深了她们之间的深厚感情。后来,孝惠章皇后虽然成了皇太后,但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对孝庄文皇后极尽孝敬,以致雍正皇帝即位后,也曾举出孝惠章皇后的例子来要求诸母妃像她平时对待孝庄文皇后那样,对待自己的生母孝恭皇太后。
孝惠章皇后七十七岁的一生中,有六十四年是在皇宫中度过。她虽然身居深宫,但不干涉朝廷政事。康熙帝奉祖母孝庄文皇后、嫡母孝惠章皇后前往祭谒顺治帝陵寝,皇后赫舍里氏随行。在清朝历史上,清帝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一起谒陵,这是第一次,以后也没有过,仅此一次。
这充分表明了他们祖孙三代及婆媳的深厚感情。这反映了他们的和睦相处,让世人刮目相看。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皇太后孝惠章皇后和皇后赫舍里氏她们三代皇后之间的亲密和和谐在清朝历史上也是一个典范。
尤其,当年太皇太后孝庄去世,对于康熙皇帝与皇太后孝惠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熙帝众多家庭成员中,因太皇太后之辞世所承受的痛苦,莫过于他与嫡母孝惠章皇后俩人。
孝惠章皇后昼夜守候在婆婆孝庄的梓宫前,不愿离去。
康熙皇帝曾对大臣们讲道:“皇太后圣躬素弱,近者太皇太后病笃,朝夕奉侍,慈颜瘦减。又因太皇太后上宾,悲哀过基,昼夜不离梓宫,饮食不御,愈加羸弱。当今最尊者惟皇太后一人,朕见皇太后慈颜羸弱,力为劝慰,皇太后不允。尔诸王、大臣俱系骨肉至戚,应公同奏劝。又诸王妃、郡主等与哀时,皇太后恸哭几至仆地,谅众所共睹,而无有进前劝慰者,今已三日矣。若此时漠不关切,将来宁不腼颜耶?”
这番话说明了康熙帝对嫡母的倍加关心。
孝庄皇太后去世后,康熙帝数日滴水不进,大臣们反复奏请,乞求他“暂离丧次”,“少为休息”,但都无济于事。
同在守灵的孝惠章皇后,也为皇儿的健康担忧,她知道,此时让皇儿离开是根本办不到的,所以,她再三劝他吃点东西。
康熙帝理解嫡母的心意,免啜少许,究不能下咽。
此时,孝惠章皇后成为康熙帝尊敬的唯一长辈了。
甚至,康熙帝还十分信任孝惠章皇后。
一废太子期间,康熙帝指责皇长子胤褆:“皇长子胤褆行止甚暴戾无耻,并不念及父母兄弟,杀人害人,毫无顾忌,任意妄为。朕在宫中,伊何能为。倘朕躬在外,伊或挟一不堪太监,指称皇太后懿旨,或朕密旨肆行杀人,猖狂妄动,诸阿哥皆兄弟也,称有旨意,谁敢拦阻,关系甚大。”
由此可见,孝庄文皇后之后,孝惠章皇后在宫中备受尊崇,她的懿旨可以与皇帝的谕旨相提并论,具有不可抗拒的威慑力。
这位慈祥的老太太,终究是为大清王朝做出了许多贡献。
若她为太后,可能做不到这个程度。
众皇子还在陪着皇上轮番守灵。
福晋和命妇臣子们回府。
……
二月底,翰林院检讨朱天保上疏请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康熙帝于行宫训斥之,以其知而违旨上奏,实乃不忠不孝之人,命诛之。
三月初,上大行皇后谥号为孝惠仁宪端懿纯德顺天翊圣章皇后。裁起居注官。
三月十二日,九卿等以请立皇太子之名上折请安。康熙帝手书谕旨,予以驳斥。
四月中旬,葬孝惠章皇后于孝东陵。
康熙帝在圜丘祭拜,祭拜完成之后,康熙命胤祉行礼。
……
一年一年,来的是这样快。
小时候从不觉得,但成人以后,尤其是成家生了孩子以后,觉得时光飞逝一般,让人忆之愕然。
董鄂瑾经过孝惠章皇后薨逝一事,更觉生命之珍贵。
决定在有限的时间内,多为嫁人做点儿什么。
而她最能做到,又不费吹灰之力的,便是败家了。
可正值皇太后薨逝之际,不好在京城传出此类奢靡荒唐的名声,于九爷不利。
于是董鄂瑾就专门戴了帷帽,瞬移去了其他富庶的省。
以每日二十万两为限,使劲儿败家。
主要是怕她去现代以后,她家的败家爷们儿和败家熊孩子没银子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败家福晋又又又坑我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败家福晋又又又坑我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