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郡的农场主赚到了钱,关中的百姓省了钱,双赢!
除了韩王信……
不过他的意见不重要,刘盈此前得到过消息,说是韩王信的一群儿子斗得不可开交,如果不是碍于朝廷派去的国相,只怕不等停尸不顾,就已经开始束甲相攻了……
所以,韩王信这几年的重点完全不在于能不能赚钱,而是和朝廷维持好关系。
这样在他死后,朝廷在韩国进行推恩令,让他最喜欢的那几个儿子可以永世富贵……
因此,在驰道尽头的九原城外,青绿色的韩国大旗和黑底白字的汉国大旗迎风飘荡。
旗帜下,是韩王信主动请缨,驰援而来的三千韩国甲骑。
而在韩军大营之南,还飘荡着一面同样黑底白字的大旗,只不过上面写的不是‘汉’,而是‘代’。
这是代国的军队。
代国的大营向西,绵延到大河北岸的草原上,还分部着两个挨在一起,但泾渭分明的军营。
此次刘盈出长城北上,试图一劳永逸的解决北方游牧的问题,除了自身带领的两万精锐之外,还从关中抽调了两万骑兵,以及征募了燕国和代国,以及东胡人的骑兵。
刘盈身边,韩信踩在马镫上眺望了一会,颔首说道:“我明白你为何选择在九原城集结大军了……”
张不疑愣了一下:“不是因为铁路吗?”
韩信摇头说道:“是也不全是。铁路能快速大量运输粮草辎重不假,可大军出了北境长城之后呢?难不成还要扫荡沿途匈奴部落,才能完成全军补给?”
“所以,他一说九原郡养牛的数量是人口的几十倍,我就猜到了。”
“他真正选择从这里出塞的目的,就是因为这里能够大量征调牛,不仅是用来拉车,运送辎重,重要的还是为了牛粪!”
“吔?哦,我明白了。”张不疑再次做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河套草原有阴山阻隔南下的冷空气,所以此时秋高气爽,但漠北草原,只怕已经到了要下雪的时候了。
因此,对于北上草原的汉军来说,保暖御寒比吃饱喝足更重要。
如今有了棉花,有了毛毡,最为稀缺和紧要的,就是燃料。
煤炭太重,且只会越用越少,而军中若是携带大量的牛,不仅能杀了吃肉充当军粮,还能源源不断的获得用来煮饭驱寒的牛粪……
张不疑想明白了这一截之后,正想说话,但看着满脸‘哥运筹帷幄,真是牛逼!快,夸我’表情的刘盈,默默地转过头一言不发。
吹捧刘盈的任务,自然交给策马狂奔而来,满头白发垂垂老矣的韩王信。
…………………………
林光宫,刘邦的寝殿门前。
曹参如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虽然天气并不炎热,但他却满头大汗,背后湿了一片,往日里那种镇定消失不见,眉宇间满是惶急。
毕竟,他已经有足足三天没见过刘邦了!
“能否再通传一下,就说丞相曹参,有要事面见陛下……”
“陛下说了,这几天身子不适需要静养,相爷还是请回吧,莫要为难小人……”
听到又是这样的回复,曹参怒视了那两个小黄门一眼,愤然离去,只是攥紧的拳头在微微打颤。
太子远征,皇帝病重不见外人,这不就是前秦末年的翻版?
曹参觉得,自己绝对不能让旧日重现!
嗯,他虽然是刘肥的远房娘舅,却并没有动过拥立刘肥的心思。
刘肥虽是齐王,但奸生子的名头却会伴随他一生,哪怕是刘盈突遭横祸,皇位也绝对不会传承在他这个庶长子的头上。
因此曹参心中的猜疑,就是戚姬母子挟持了刘邦,或者是秘不发丧,准备等到被人拥立!
这是他,以及满朝的丰沛功臣所不能接受的!
并不是他们对刘邦或是刘盈很是忠诚,也不是单纯的讨厌戚姬母子,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戚鳃曾为秦将,若是刘如意继位大统,哪怕是为了平衡朝野,前秦的那些遗老遗少也必然会得到重用!
于是片刻之后,曹参换上了一身在楚汉战争时期穿过,满是刀噼斧凿痕迹的战甲,身后跟着同样顶盔掼甲的周勃樊会等人大步而来。
站在刘邦寝殿门口的几个小黄门看着杀气腾腾的曹参等人,虽然两股战战,但还是义无反顾的上前阻拦。
“曹相、舞阳侯、绛候……尔等莫非要逼宫不成!”
一瞬间,曹参等人止步不前,面面相觑。
毕竟若是他们猜测的对了,那么大家最多就是受到几句申斥,但要是猜错了,不光是自己脑袋上这颗人头保不住,只怕全家老小的脑袋也要被砍下来!
不,准确的说,这是夷三族的大罪!
三族,指的是父党、母党、妻党,基本上将犯人的所有血亲一网打尽了!
因此,曹参周勃等人的视线,就慢慢集中在了背负圆盾,一如当日鸿门宴上打扮的樊会身上。
夷三族,请从此人开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命唯汉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天命唯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