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既事关东吴在前线对峙的战术态势,也关乎东吴的存亡,甚至未来的发展。
孙权看到的因果,聪明的曹操当然也看得到,由此才有了曹操极富远见的准备。
公元200年,时任讨逆将军的孙策,派遣庐江太守李述杀了曹操任命的扬州刺史严象,失去严象的扬州陷入混乱之中,梅干、雷绪和陈兰等地头蛇在江淮区域横行,以至江淮糜烂!
眼见情势如此,正在前线专注于对抗袁绍的曹操,不忘背后孙策的威胁。
他安排了一个深埋许久的后手,帮助自己稳定扬州,同时抵御来自孙家的威胁。
这个后手就是,表奏刘馥为扬州刺史。
刘馥这个当时乃至今日名声不显的人物,却在成了后续孙权的噩梦。
受命成为扬州刺史的他,单枪匹马入扬州,在整个扬州巡视一翻后,决定在合肥这里重设扬州治所,随后不久,合肥城建立了起来。
同时刘馥还用怀柔之策稳住了梅干、雷绪和陈兰等地头蛇。顺利让这群地头蛇归顺了朝廷。
这做派很有当年刘表,单骑入荆州的即视感,都是一人定一州。
刘馥治理扬州八年之久,任内广施仁政,大行教化,将破败凋敝的扬州治理成了乱世中的净土。数万避祸而来的附近州郡流民不断聚集,恢复了扬州的人口和经济。
恢复了人口和经济后,刘馥给朝廷上缴赋税,还修筑了不少水利工程,并强化城池堡垒。
公元208年刘馥去世的时候,扬州粮草储备充足,合肥高墙深壁。刘馥就这样用一己之力,将扬州打造成了最合格的曹魏前线根据地。
他的文治之功,还有先见之明,成全了后续张辽的威风。
当所有人都念叨,张辽用“八百勇士”击破孙权十万之众,成就孙权孙十万污名时,或许张辽该对这个交流不多的扬州刺史刘馥说声谢谢。
刘馥构筑合肥坚城的操作,还有治理地方的显赫政绩,让孙权日夜难安。
赤壁之战后的公元209年,为了表达攻克合肥决心,孙权将治所从吴县迁到京口。
这京口就在和合肥对峙的最前线,孙权用“天子守国门”举措,彰显自己勇气的同时,也道出了东吴政权防御力不足的弱点。
拿下合肥坚城,是孙权构筑江东双重防御体系关键一环,也是后续北伐的必要基础。
只有拿下合肥,以合肥为前进基地,孙权才有可能北上争锋徐州,剑指中原。
这一切,让孙权一生都对合肥念念不忘!
谁曾想,这合肥城,在后续成了孙权永远无法逾越的噩梦。
孙权主政东吴后,在合肥区域和曹魏势力争锋十多次,其中主动北伐的有五次之多。
第一次是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
那一次,孙权表现还不错,通过出兵合肥缓解了刘备的压力,也促成了后续的孙刘联盟。
赤壁战后,孙刘联盟和曹操在襄樊附近打得激烈无比,孙权借助周瑜的武略接连重创曹魏势力,打的曹仁哭爹喊娘。眼见周瑜进攻如此顺利,孙权也按耐不住,决定带兵出击,随即亲率大军兵分两路进攻曹魏。
自己亲率大军进攻合肥,还安排了张昭进攻九江。
这是孙权第一次兵临合肥城下。
但,这场战争中孙权的举措却让人迷惑。
面对驻军仅2000人,守将都是如蒋济这样文臣的合肥,孙权居然久攻不下。
权攻城逾月不能下:《三国志·吴主传》
孙权第一次亲身带兵,就验证了老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久攻不下,让孙权急眼了,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孙权指挥部对围攻,指望能耗死合肥城。
随后的攻城还算顺利,天降大雨让合肥城困难无比,守城曹军用当初刘馥修城时留下的草苫、鱼膏等战略储备物资苦苦支撑。
可即便如此,只要孙权足够坚持,再围个十天半月,合肥肯定会被攻破,就连曹操都做好了放弃合肥城的装备。
但眼见合肥就要陷落,孙权却在前线出了昏招,他撤退了。
为何撤退了?答案让人啼笑皆非。
守城的蒋济四处散布谣言说,曹操将亲率四万骑兵支援合肥。
这一出拙略的计策,就让孙权这个三国雄主上套了,孙权用放火泄愤的方式,烧了合肥城外围后,就一溜烟跑了。
这迷幻操作,我是看不懂的,很多人都说。
不过后世很多人都说,这是孙权部下太多部曲、私兵,他们不愿打仗的结果。
如果将这个因由发散一下,我们或许能看到孙权为何打仗不行的根源。
一个优秀的将领最关键的是什么?赏罚分明而已!
这点对带兵至关重要,特别是军心离散的部队,更是如此。
孙权的大军,看似属东吴势力,但却多为部曲私兵,一个将领一个部曲,一个主将一群私兵,没有如周瑜那样的能力,程普那样的威望,是不足以震慑这群心思各异的私军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