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这十家共有五十四口人,其中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有七位。
说穿了,封户属于官奴,要上官家名册。他们除了接受县主的奖罚之外,也接受朝廷的奖罚。
而其他的农户则属于苏澜的私人奴仆,是家奴。
苏澜其实很排斥这点。但是,身在大成,自己也不能免俗,只能是尽量对他们好些吧。当然,前提是,他们必须忠诚!
接下来是遴选普通农户。共有三十六户、一百四十八人自愿投靠县主。其中六十岁以上的有二十三人。
苏澜也逐家逐户上台相认,记录各自的职业、特长等。苏澜又发现了十几个泥瓦匠、木匠、石匠、铁匠;还有一个游医;一个私塾先生;两个账房;还有几个会刺绣的少妇、姑娘;也有几个混混,其中有两个是沈大、沈二兄弟,还有几个分别是冯宇、郑来、朱孩儿。
这几个混混属于游手好闲之人,苏澜本来不想要他们。但是三言两语之后,苏澜改变了想法。因为这几个家伙平日游手好闲,帮闲斗气,机灵狡猾,手眼通天,是刺探情报的不二人选。
无论是封户还是普通农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贫穷!也是,不穷的人,也不会拖家带口卖身为奴!
苏澜让大家暂时住在原来的地方,暂时还干着以前的营生。当然,几个泥瓦匠、木匠、铁匠、石匠、篾匠都派上了用场,有的跟卫达到污泥滩工地,有的去上、下李厝山头建房。她还要求,无事的年轻人到污泥滩上干活,小孩子则让那位私塾和两个账房分别教导识字、记账。无论男孩、女孩都要去学习。
她还把沈大、沈二兄弟派给了云大嫂;把冯宇、郑来、朱孩儿三个人送到北城外冯家凼,扮成金交椅山上的泼皮浪荡子,去跟毛安“打了一架”,之后还三天两头去找毛安的“晦气”!当然,此是后话。
接下来就是发放生活费和赏钱、苏澜一视同仁,每家每户发放十五两银子;每人发放一两银子;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多给一两银子。对奉养残疾叔父、养老送终的司荣;奉养哑巴养母的田岗;守寡养大儿女,教养孙子孙女识文断字的恽三的母亲,苏澜给予特别奖赏,每人十两银子!
台上、台下的人都惊呆了,轰动了。等到甘甜掀开箩筐上的红绸,露出满满的一两一个的小银锭,人们激动得不能自抑,都兴奋得叫喊起来。
恽沧唱名,每上来一家,都给苏澜下跪磕头,这算是正式认主了。苏澜都慰勉一番,然后亲手发下银钱。每个人都到账房那里按手印签订契书。
一时间,大家台上台下,忙忙碌碌,一个个喜笑颜开,比过节还要热闹!
家家户户都领到了至少二十两,最多三十多两银子。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银两,有人禁不住哈哈大笑,有人嚎啕大哭,有人薅着自己的头发怀疑是不是在做梦,有人却把银锭数了一遍又一遍。有个人甚至还闹出了一点事故,因为他用牙齿去咬银锭,看看是不是真的,结果崩掉了一颗门牙!最后他们齐齐跪倒,给苏澜磕头谢恩。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遵守家规,忠诚县主!”
“忠诚!忠诚!忠诚!”众人齐身高呼。此起彼伏,声震长空!
苏澜把每家户主留下,即刻去县衙办理契书。
另外,苏澜还把蓝起夫妻留下来谈了一下话。之后,他们的次女蓝玢就做了苏澜的丫鬟。
忙了大半天,此时已是午时。苏澜趁热打铁,在七大家主和邓荔的陪同下,带着甘甜、蓝玢和覃龙、覃虎、夏松、夏柏去了县衙。封户和农户的一家之主自然也跟着。
意外的是,潘坤生病了,发起了高烧。显然一是惊惧,二是手掌伤口发炎。但他仍然挣扎着上了衙。他嘱咐白现按照县主的要求,将封户和其他农户的户籍档案提了出来,一一立了主仆生死契书。
潘坤精神萎靡,形容萧索,实在打熬不住,办完这些事情后,就回后宅养病去了。苏澜只觉得潘坤的官帽压得低低的,有些怪怪的。
白现讨好道:“启禀县主,小人查了县衙档案记录。当年堆福南城有五个村子、八十二户村民、四百一十五名村民受灾,其中全家罹难灭门的竟然有二十三户一百一十人,几乎家家都有死亡或受伤的人员。死亡人数高达二百一十八人!死亡人数达一半以上!”
苏澜听了,心情非常沉重。
七大家家主还说,当年就在水中捞起了一百五十九具尸体,但是还有很多人要么被洪水冲走,要么陈尸污泥滩。
大家还你一言我一语地道,灾后,剩下来的五十九户人家中,有人贫病死亡绝了户;有人携老扶幼全家外出讨饭流浪;有人房子、田地俱毁,只好带着官府发的一点抚恤金举家搬迁,离开了殿州;又因为年代久远,现在剩下来的人家并不多,总共不会超过十户。
“死了、走了的人,我们没法管,还在堆福的这些人家,我们张贴布告,请他们来登记一下,看看他们的生活情况,若是生活困难,我们给予一些帮助,请他们来污泥滩做工赚钱;贫病无依的,我们给予一些抚恤!”苏澜叹气道,“这些钱就不用劳烦大家了,我来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成风华之绝响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成风华之绝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