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清韵松了口气:“皇上圣明。“
“不过......“朱棡沉吟道,“父皇说要各藩王明年正月入京朝贺。“
徐妙云眼睛一亮:“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回应天看爹娘了?“
朱棡点头:“自然要回去。只是......“他看向常清韵,“清韵,这次我想向父皇请旨,正式册封你为侧妃。“
常清韵手中正在缝制的小衣险些掉落:“王爷,这......“
“我意已决。“朱棡握住她的手,“你为我生下世子,理应有名分。“
徐妙云也道:“姐姐就别推辞了。这是你应得的。“
常清韵眼中泪光闪烁,最终轻轻点头。
腊月里,晋王府开始准备年货和入京的礼物。徐妙云忙着指挥下人打包行李,常清韵则细心准备着送给各宫娘娘的节礼。
“姐姐你看,“徐妙云拿着一匹流光溢彩的锦缎过来,“这是孙家商队从江南带来的云锦,给母后做件新衣可好?“
常清韵抚摸着光滑的缎面:“这料子真好。不过母后向来节俭,怕是舍不得用这么贵重的料子。“
“那怎么办?“徐妙云苦恼地问。
常清韵想了想:“不如做些小件的,比如手笼、暖额之类的,既实用又不显奢华。“
徐妙云拍手笑道:“还是姐姐想得周到。“
腊月二十三,小年这日,晋王府格外热闹。厨房里飘出蒸年糕的香甜气息,下人们忙着洒扫庭院、贴窗花。
常清韵系着围裙,正在厨房监督年糕的蒸制。徐妙云像只快乐的蝴蝶,在她身边打转。
“姐姐,这枣泥馅的年糕真香,“徐妙云深深吸了口气,“朱棡哥哥一定喜欢。“
常清韵笑道:“王爷确实最爱吃这个。“
正说着,朱棡从外面进来,见到她们系着围裙的模样,不由笑了:“怎么亲自下厨了?“
徐妙云抢着说:“我们要让朱棡哥哥尝尝最地道的年糕!“
晚膳时,桌上摆满了各色年菜。朱棡尝了一口年糕,点头赞道:“还是清韵做的年糕最合口味。“
徐妙云立即道:“这枣泥是我磨的!“
朱棡忍俊不禁:“都好,都好。“
用罢晚膳,三人在暖阁守岁。济熺在乳母怀中睡得正香,朱棡一手揽着常清韵,一手牵着徐妙云,在窗边看雪。
“又是一年过去了。“朱棡轻声道。
常清韵靠在他肩上:“希望来年一切平安。“
徐妙云忽然想起什么:“朱棡哥哥,我们什么时候动身去应天?“
“过了元宵就走。“朱棡道,“这次要在应天多住些时日,等清韵的册封礼完成再回来。“
常清韵心中既期待又忐忑。虽然朱棡再三保证,但她知道,要获得皇室的正式认可并非易事。
正月初八,晋王府车队启程前往应天。这一次,他们带着更多的随从和礼物,阵仗比以往都要大。
路上,徐妙云兴奋地计划着回应天后要去哪里游玩,常清韵则默默准备着面圣的礼仪。
“姐姐别担心,“徐妙云看出她的不安,“母后那么喜欢你,一定会同意的。“
常清韵勉强笑了笑,心中却明白,马皇后的态度固然重要,但最终决定权在朱元璋手中。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车队抵达应天。晋王府早已打扫一新,准备迎接主人的归来。
安顿好后,朱棡立即进宫面圣。常清韵和徐妙云则忙着整理带来的礼物。
晚膳时分,朱棡回来,脸色不太好看。
“怎么了?“徐妙云关切地问,“父皇不同意吗?“
朱棡摇头:“父皇没有明确反对,但说要考虑考虑。“
常清韵心中黯然,却强颜欢笑:“皇上慎重些也是应该的。“
次日,马皇后召常清韵和徐妙云进宫。坤宁宫里,这位母仪天下的皇后仔细打量着常清韵。
“听说你为晋王生了个儿子?“马皇后温和地问。
常清韵恭敬回话:“回娘娘,是。“
马皇后点点头:“孩子可好?“
“托娘娘洪福,一切都好。“
马皇后沉吟片刻,忽然道:“你可知,皇室最重血脉?“
常清韵心中一紧:“奴婢明白。“
“明白就好。“马皇后意味深长地说,“有些事,急不得。“
从坤宁宫出来,徐妙云愤愤不平:“母后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姐姐为朱棡哥哥生下世子,还不足以证明什么吗?“
常清韵轻声道:“妙云,慎言。母后自有她的考量。“
正月二十,朱元璋在乾清宫召见朱棡。
“你要册封那个女子为侧妃?“朱元璋开门见山地问。
朱棡跪地奏道:“回父皇,清韵为儿臣生下世子,理应有名分。“
朱元璋沉默良久,才道:“你可知道,朝中对此事颇有非议?“
“儿臣知道。“朱棡抬头,目光坚定,“但清韵对儿臣情深义重,儿臣不能负她。“
朱元璋叹了口气:“你呀,就是太重感情。罢了,既然你执意如此,朕就准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