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宫事件后,赵高对宫内眼线的控制更为严密。
他通过可靠的心腹内侍,以寒冬“炭敬”、“布帛”等名义,加大了对关键位置宫人(如侍奉秦王起居、传递重要文书、看守宫门、管理车马的内侍和宫女)的收买和控制力度。
确保咸阳宫内,尤其是秦王身边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能第一时间传入他的耳中。
对于那个曾透露“对赵用兵”消息的内侍,赵高更是厚赏绸布钱帛,将其牢牢绑在自己的船上。
赵高深谙小人物在关键时刻的作用。
他利用职务之便,对宫禁卫军中一些不得志的低级军官(尤其是有把柄落在他手中的)
,以及负责咸阳城防、驿站传递等事务的中下层官吏,施以小恩小惠,言语间称兄道弟,暗示“同舟共济”、“富贵共享”。
一张由内侍、卫兵、城门吏、驿丞等构成的、看似松散却无处不在的底层信息网,在咸阳的寒冬中悄然铺开。
赵高深知自己在军事上是彻头彻尾的门外汉,这将是李斯、蒙骜攻击他的最大软肋。
他利用职务便利,秘密调阅了近年来秦国对外征伐(尤其是对赵)的军情简报、后勤奏报、
将领奏议(删减版),甚至通过特殊渠道,弄到了一些兵书简牍(如《孙子兵法》的残篇)。
他并非要成为名将,而是要迅速了解军队运作的基本流程、关键节点、常见问题以及……将领们惯用的推诿塞责之词。
他要让自己在核查粮秣、记录军情时,至少能听懂行话,不被轻易糊弄,甚至能抓住一些明显的漏洞。
为了应对战场上可能出现的“意外伤病”或被强令涉险,赵高秘密召见了心腹太医。
他以“旧疾复发”、“水土不服”为名,精心配制了几种药物:
有能引发短暂高热、虚弱症状的;有能制造皮肤红疹、看似恶疾的;甚至还有极少量能在关键时刻保命的续命丹。
这些,都是他为自己预留的“合理”退路。
他命能工巧匠,用最坚韧的犀牛皮,内衬精炼软铁,制作了一件轻薄贴身的软甲,穿在官服之内。
同时,在腰间玉带暗格、袖口夹层等处,巧妙设置了存放毒药、解毒散、以及锋利淬毒短匕的空间。
这些阴狠的器物,是他对自身“美貌”之外,最真实的生存依仗。
作为丞相,李斯牢牢掌控着灭赵大军的粮秣命脉。
他表面全力配合,征调粮草,疏通河道,确保供应无虞。
暗地里,却通过其门生故吏,尤其是安插在治粟内史府和负责前线转运的关键职位上的亲信,开始着手布置:
在几条次要粮道的关键节点,安排“能力平平”或“素有贪墨劣迹”的官吏负责。
这些地方不出事则已,一旦赵高核查或战事吃紧需要调用,极易成为“意外”频发的陷阱。
授意亲信,在粮秣入库、转运的记录上,刻意留下几处看似“无心之失”的模糊或矛盾之处。
这些“瑕疵”平时无关紧要,但若赵高在战时因粮秣问题被追责,便会成为“渎职”或“中饱私囊”的铁证。
密切关注赵高安插进后勤系统的人。
李斯老谋深算,赵高那点渗透伎俩很难完全瞒过他。
他不动声色,准备在关键时刻,利用这些“赵高的人”反戈一击,坐实赵高“结党营私”、“干扰军需”的罪名。
李斯授意亲近的御史和博士官,开始在朝野间散播一些看似公允的言论:
“监军责任重大,非宿将重臣不可轻任”、“中车府令精于案牍,然军旅之事,恐非所长”、“陛下虽开恩特许,然赵府令当自省,切莫因小失大,辜负圣恩”。
这些言论,旨在持续给赵高施加压力,同时为将来赵高在军中一旦出错(无论是真错还是被构陷)时,制造“早有预见”的舆论基础。
他稳坐丞相之位,如同编织蛛网的蜘蛛,耐心等待着猎物在战场上自己撞上来。
老将蒙骜虽年迈,杀伐之气不减。
他利用其在军中的无上威望和蒙恬(已崭露头角)在军中的影响力,开始部署:
将一些素来桀骜不驯、或与蒙家有隙、或对阉宦监军极度反感的悍将、刺头,
有意识地安排到赵高“特使行辕”可能经过或驻扎的防区附近。
这些将领无需蒙骜明示,只需稍加暗示对赵高的不满,便可能在“意外遭遇战”、
“警戒冲突”甚至“营啸”中,让赵高“合理”地死于乱军之中。
在先锋部队、斥候营等最危险、死亡率最高的地方,预留了几个“空缺”。
蒙骜计划在合适的时机(比如遭遇赵军李牧旧部顽强抵抗时),以“急需得力人手”、“非陛下近臣不足以激励士气”等冠冕堂皇的理由,
“恳请”赵高或其身边重要的“耳目”去“督战”或“宣慰”。刀剑无眼,流矢无情。
蒙骜的心腹工匠,正在秘密改造几辆看似坚固的指挥战车。
这些战车的车轴、轮毂被动了手脚,在剧烈颠簸或高速行驶时,有极高的断裂风险。
它们是为赵高“代陛下巡视前线”时准备的“厚礼”。
蒙恬掌管的情报系统(虽未完全成型,但已有基础),在向赵高“按例”抄送部分军情简报时,
蒙骜授意可以对某些次要情报进行“模糊化”处理,甚至夹杂少量难以辨别的“误导”信息。
让赵高这个外行,在判断形势时更容易出错,授人以柄。
蒙骜严令蒙氏一系及亲近将领,在军中必须对赵高保持表面上的“尊敬”(毕竟是陛下特使),
但实质上要将其彻底孤立。不主动向其汇报核心军情,不邀请其参与重要军事会议,
对其核查要求“公事公办”、能拖则拖、能糊弄则糊弄。
用冷漠和轻视,筑起一道无形的墙,让赵高在军中寸步难行,成为聋子和瞎子。
赢傒的倒台,如同剜去了赢氏宗亲心头一块肉。
表面的噤声之下,是刻骨的怨毒。
以几位尚存实权(多为地方郡守、宗室闲职)且与赢傒关系密切的老宗室为首,赢氏的力量在暗处集结:
喜欢大秦,让我魂牵梦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