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工,真对不起,因为我的失误耽误了进度。”小陈愧疚地说。
林夏拍了拍她的肩膀:“研发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谁都有犯错的时候,重要的是及时改正,总结经验。”他看着实验台上的样品,“你看,这些样品就像我们的孩子,需要我们精心呵护,才能让它们完美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
小陈点了点头,更加认真地投入到工作中。
一周后,实验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林夏发现,当ε-聚赖氨酸和纳他霉素的比例为1:2,且低温巴氏杀菌的温度控制在65℃、时间为30分钟时,杨梅汁在4℃冷藏条件下的保质期可以延长到35天,而且风味和营养成分几乎没有损失。
“太好了!我们成功了!”小陈兴奋地跳了起来。
林夏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立刻将实验结果整理成报告,上报给张敏。张敏看到报告后,非常满意:“马上安排中试生产,同时联系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全面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中试生产在盛华食品的工厂进行。林夏全程跟进,从原料筛选、榨汁、过滤、杀菌到灌装、包装,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他要求原料必须选用东山产区的优质杨梅,成熟度控制在85%-90%之间,榨汁过程中必须全程低温,避免风味物质流失。
然而,中试生产并不顺利。在灌装环节,由于杨梅汁的黏度比普通果汁略高,导致灌装速度变慢,而且瓶口容易出现溢漏现象。
“林工,这样下去,生产效率太低了,而且会增加损耗。”工厂的生产主管王师傅皱着眉头说。
林夏仔细观察着灌装设备的运行情况,思考着解决方案。“王师傅,能不能把灌装嘴的口径稍微调大一点,同时降低灌装速度,让果汁能够平稳地流入瓶中?”他提议道。
王师傅按照林夏的建议进行了调整,但效果并不理想。“还是不行,口径调大后,虽然流速快了,但溢漏现象更严重了。”
林夏陷入了沉思。他回到实验室,查阅了大量关于液体灌装的资料,发现可以通过添加少量的天然增稠剂,调整杨梅汁的流变特性,从而改善灌装效果。但增稠剂的选择必须谨慎,不能影响口感和健康。
经过反复筛选和实验,林夏最终选择了黄原胶——一种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天然增稠剂,安全性高,而且在低浓度下就能有效改善液体的黏度和流动性。他将适量的黄原胶加入杨梅汁中,经过搅拌均匀后,再次进行灌装测试。
这一次,效果非常理想。杨梅汁的流动性变得更加平稳,灌装速度明显提升,而且瓶口溢漏的现象也得到了彻底解决。
“林工,您太厉害了!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好几天,没想到您这么快就解决了。”王师傅佩服地说。
林夏笑了笑:“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很正常,只要我们共同想办法,就一定能解决。”
中试生产顺利完成后,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也出来了。报告显示,杨梅汁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微生物数量远低于限量要求,风味和营养成分保留完好,零添加的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
接下来就是产品上市前的最后一步——市场推广。盛华食品组织了一场大型的产品品鉴会,邀请了经销商、媒体和消费者代表参加。林夏作为研发负责人,在品鉴会上详细介绍了杨梅汁的研发过程、产品特点和营养价值。
“我们的杨梅汁采用100%原果压榨,不添加蔗糖、防腐剂、人工色素和香精,通过低温巴氏杀菌和天然防腐剂相结合的技术,在保证健康的同时,延长了保质期。”林夏一边说,一边将一杯杯杨梅汁递给现场的嘉宾,“大家可以亲自品尝一下,感受一下它的天然风味。”
嘉宾们品尝后,纷纷给出了好评。一位经销商代表说:“这款杨梅汁口感清新,酸甜适中,而且零添加的概念非常吸引人,相信在市场上一定能大卖。”一位消费者代表则表示:“现在大家都越来越注重健康,这款杨梅汁既健康又好喝,我一定会回购。”
品鉴会取得了圆满成功,经销商们纷纷签订了订单,线上预售的销量也非常火爆。林夏和团队成员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然而,就在产品即将正式上市的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一位消费者在预售期间购买了样品,饮用后出现了轻微的腹泻症状,于是在网上发布了负面评价,质疑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这个负面评价很快引起了网友的关注,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开始跟风吐槽,甚至有人猜测产品添加了非法添加剂。消息传到盛华食品,管理层非常重视,立刻成立了应急小组,展开调查。
林夏作为研发负责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首先对该批次的样品进行了全面检测,结果显示,样品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没有任何质量问题。“可能是这位消费者本身肠胃比较敏感,或者饮用了过量的杨梅汁。”林夏分析道,“杨梅汁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果酸,过量饮用确实可能会对肠胃造成刺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