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的上海总像浸在水洗过的蓝调里。细密的雨丝斜斜划过天际,在弄堂的砖瓦上织就一层朦胧的薄纱。林夏蹲在老弄堂的青苔石阶上,镜头对准晾衣绳下织毛衣的阿婆。褪色的蓝布衫随着穿堂风轻轻摇晃,针尖挑着的毛线在阴雨中泛着温润的光泽,这是他坚持了五年的城市褶皱系列——用胶片记录正在消逝的市井温度。阿婆戴着老花镜,每一个起针落针的动作都带着岁月沉淀的从容,屋檐滴落的雨水在青石板上溅起小小的水花,仿佛在为这份静谧打着节拍。
林老师!实习生小周举着雨伞跌跌撞撞跑来,雨靴踩在积水里溅起朵朵水花,婚纱摄影棚那边说新人提前到了,催您赶紧过去!林夏收起禄来双反相机,帆布包里的柯达Portra 400胶卷随着动作发出沙沙轻响。弄堂口的积水倒映着他的影子,深蓝色工装裤膝盖处磨得发白,那是常年取景时跪地留下的痕迹。当他钻进出租车时,后视镜里的自己额角还沾着墙灰,像未擦净的岁月印记。出租车在湿滑的街道上疾驰,雨刮器规律地摆动,将车窗外的霓虹灯光切割成破碎的光斑。
婚纱摄影棚的顶灯刺得人睁不开眼,白炽灯将整个空间照得亮如白昼。新娘的缎面裙摆铺满白色背景布,在强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新郎僵硬的笑容在闪光灯下显得有些失真。林夏机械地调整着光圈,听着助理报出参数:ISO 200,快门1/250,光圈f4.5...这样的场景他每周要重复二十次,标准化的流程让他想起工厂的流水线。背景板上的假花在空调风的吹拂下轻轻颤动,与新娘头上价值不菲的头纱形成诡异的呼应。
能不能拍点不一样的?新娘突然开口,指尖无意识地揪着头纱,精致的美甲在强光下闪烁,我不想跟朋友圈里的婚纱照一个样。林夏的手指在快门键上顿了顿,透过取景器,他看见女孩眼中闪过一丝渴望,那是被精心妆容掩盖下的真实情绪。他转头对灯光师说:把主灯关掉,用窗外的自然光。当顶灯熄灭的瞬间,室内陷入短暂的黑暗,随后,斜阳穿透纱帘,在新人身上勾勒出金边。林夏捕捉到了新郎为新娘整理发丝的瞬间,女孩耳后的碎发被照得透明,嘴角自然扬起的弧度里藏着真实的幸福。这张未经修图的原片,当晚就被客户设为了社交账号头像。
凌晨一点,暗房的红灯亮起,将整个空间浸染成神秘的红色。林夏将显影液温度调到32℃,小心翼翼地放入相纸。这是他最珍视的独处时光,在化学药剂的气味中,影像从空白渐渐浮现的过程,总让他想起儿时在父亲的钟表铺里,看零件在煤油灯下泛着冷光重组的画面。相纸在显影液中微微晃动,那些被定格的瞬间开始苏醒,老弄堂的砖墙、晾衣绳上的蓝布衫,都带着独特的质感重新出现在眼前。
手机在操作台上震动,是母亲发来的语音:夏夏,你爸的老怀表又停了,他念叨着让你过年回家修修...林夏盯着显影液里逐渐清晰的巷弄照片,父亲布满老茧的手突然在脑海中浮现。当年为了支持他学摄影,父亲偷偷卖掉了祖传的怀表,换来那台二手海鸥DF-1相机。记忆如潮水般涌来,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擦拭零件的背影,母亲把省吃俭用的钱塞进他手里时的叮嘱,都在这一刻变得无比清晰。
林老师,广告公司的王总来了。小周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林夏迅速将相纸浸入定影液,工作服口袋里的传呼机适时震动——这是他和陈默约定的暗号。推开暗房铁门,阳光扑面而来,陈默倚在老式莱卡相机展柜旁,银灰色头发在逆光中泛着金属光泽。展柜里陈列着不同年代的相机,每一台都像是时光的见证者,记录着摄影艺术的发展历程。
跟我去个地方。陈默将一顶磨旧的贝雷帽扔过来,帽檐上沾着些许颜料,记得带上你的禄来。
长江入海口的滩涂上,咸腥的风卷着碎浪拍打着堤岸,远处的天空与海水在雾气中融为一体。陈默指向远处正在收网的渔民:看到那道斜射的夕阳了吗?它在渔网和浪花间创造了七种层次的金色。林夏举起相机,突然发现取景框里的世界与婚纱棚截然不同——这里的光影会呼吸,会随着潮汐变换韵律。渔民们古铜色的皮肤上挂满汗珠,在夕阳下闪烁着光芒,他们用力拉网的姿态充满了力量与美感。浪花拍打在礁石上,溅起的水花在逆光中形成晶莹的水珠,仿佛一串串散落的珍珠。
你被困在闪光灯里太久了。陈默擦拭着镜头,镜片后的目光犀利如鹰,上个月的摄影年鉴,你知道评委怎么评价你的作品吗?技术完美,灵魂空洞他从帆布包掏出本泛黄的《布列松论摄影》,扉页上用红笔圈着:摄影师的使命是见证,而非制造。书页间夹着几张老照片,边角已经泛黄卷曲,那是陈默年轻时的作品,每一张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洞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