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商人范永斗这条线索,像黑暗中突然划过的一丝火星,瞬间点燃了林锋然几乎被谣言淹没的希望。
他立刻下令,由赵化亲自挑选最精干的锦衣卫暗探,对范永斗及其名下的“永昌绸缎庄”进行全天候的秘密监控,同时彻查其所有背景、人脉和资金往来。
这一次,他再三叮嘱,务必隐秘,绝不能打草惊蛇,他要放长线,钓大鱼!
安排完这一切,林锋然强压下心中的急切,将注意力拉回到波涛汹涌的朝堂之上。谣言并未因他的强硬表态而平息,反而如同蔓草,在暗处滋生得更加疯狂。
不仅市井之间议论纷纷,连一些中低层官员的奏章中,也开始出现一些含沙射影、语焉不详的词句,看似请示公务,实则透着试探和疑虑。那种无形的压力,从四面八方挤压过来,让林锋然感到呼吸都有些困难。
更让他心惊的是,这天早朝,几位一向以“清流”自居、平日并不明显站队的翰林院学士,竟然联名上了一份奏折。奏折内容看似是劝谏皇帝“修德省身,以弭天灾”,但字里行间却引经据典,大谈历代因“宫闱不靖”、“骨肉相残”而导致的灾祸,最后隐隐约约地指向当前“流言纷扰”,建议皇帝“宜澄心静虑,垂拱而治”,甚至提出可请太后或宗室长老“暂摄部分庶务,以安人心”。
这奏折恶毒至极!它没有直接指控,却用圣人之言将“宫闱不靖”、“骨肉相残”的帽子悬在了林锋然头上,更暗示他应该“放权”给太后或宗室,这简直是在动摇他统治的根基!这些“清流”看似中立,实则其心可诛!他们是被谣言蛊惑,还是本身就别有用心,甚至可能就是石亨余党隐藏在深处的暗棋?
林锋然看着那份文辞华丽却包藏祸心的奏折,气得指尖发颤,但他知道,此刻发作不得。他若暴怒驳斥,反而显得心虚,坐实了“不能容人”的指责。他强忍怒火,将奏折轻轻放在一旁,面无表情地对那几位翰林学士说道:“众卿忧国之言,朕已知之。然当前国事千头万绪,正当君臣一心,共度时艰之时,岂可因浮言而废事?至于太后年高,宗室尊长,朕自当孝养尊重,焉敢以俗务相扰?此事不必再议。”
他避重就轻,以“国事繁忙”和“孝道”为由,轻描淡写地挡了回去,但心中的危机感却达到了顶点。连“清流”都开始被煽动,说明谣言的毒害已经渗透到了朝堂的深层,他的权威正在被一点点蚕食。
必须尽快拿到铁证!否则,就算他能勉强压住朝议,根基动摇的统治也无法长久。
退朝后,林锋然立刻召见舒良,询问范永斗的调查进展。
舒良回报:“陛下,赵化那边已有眉目。那范永斗确是山西豪商,与石亨同乡,早年便交往甚密。其绸缎庄生意做得极大,与宫中、各王府乃至边镇将帅都有生意往来,人脉极广。近几个月,他活动异常频繁,尤其是与几位勋贵和致仕官员往来密切。而且……据暗探观察,他的绸缎庄后院,似乎常有身份不明的人深夜出入,行迹诡秘。”
“好!继续盯紧!特别是那些深夜出入的人,给朕查清他们的身份!”林锋然精神一振,这条鱼看来不小!
然而,好消息带来的振奋没持续多久,坏消息便接踵而至。先是太子朱见深的高烧虽然退了,但受了惊吓,夜间时常啼哭惊醒,精神萎靡,太医说需要长期静养。钱皇后忧心过度,也病倒了。东宫和坤宁宫一片愁云惨雾。
紧接着,边境于谦再次送来紧急军报:大同镇下属的一个千户所发生兵变,乱兵杀了千户,抢了粮仓,虽然很快被镇压,但为首者逃脱,军中流传着“朝廷要清算边将”、“兔死狗烹”的谣言,军心极其不稳。于谦在信中忧心忡忡地指出,这次兵变背后有明显的煽动痕迹,与京中谣言如出一辙,他怀疑有京中势力与边镇败类勾结,图谋不轨!
内忧外患,如同两把钳子,死死夹住了林锋然。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立和压力。石亨的余党,不仅要在舆论上搞垮他,还要在实际上动摇他的统治基础!他们的能量和渗透程度,远超他的想象。
就在这内外交困、焦头烂额之际,赵化终于带来了一个突破性的消息!
“陛下!有重大发现!”赵化深夜潜入乾清宫,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臣的人发现,昨夜有一辆神秘的马车进入了永昌绸缎庄的后院,车上下来一个披着斗篷的人,身形……身形极像失踪的张秉笔!”
“张秉笔?!”林锋然猛地站起身,“确认了吗?”
“夜色深沉,未能看清面目,但身形步态极为相似!而且,此人在绸缎庄内逗留了将近一个时辰才离开!臣已派人暗中跟踪那辆马车,发现它最终消失在内城西边的一处……一处宅邸附近,那宅子,是……是已故的惠安伯张瑾的别院!”
惠安伯张瑾!林锋然脑中飞速搜索着这个信息。张瑾是永乐朝的老勋臣,早已去世,其家族虽已没落,但爵位尚在,其子张軏袭爵,在勋贵圈中有些影响力,平日不显山不露水,没想到竟然也牵扯其中!这张秉笔逃出宫后,竟然藏在勋贵别院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联的江山,全是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联的江山,全是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