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的潮汐带着亘古不变的韵律冲刷着海岸线,但莲花山隧道深处,“珠江一号”盾构机的掘进声,却如同一个巨人在黑暗胸腔中沉重而谨慎的喘息。新换装的镶齿滚刀在坚硬的岩层上刮擦出刺耳的尖啸,混杂着泥水循环系统的低沉嗡鸣,在幽闭的隧道里回荡。指挥中心里,巨大的模拟屏上,代表盾构机位置的绿色光点,正沿着预设的轴线,缓慢但坚定地向着江心深处移动。
周远的身影出现在广州工地指挥中心。他刚下飞机,风尘仆仆,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但那双眼睛,却如同穿透了地层,紧紧锁定着屏幕上实时滚动的各项参数:刀盘扭矩、推进速度、土仓压力、泥水流量、姿态偏移量… 每一个细微的波动,都在他脑中迅速转化为地层的反馈。
“周总工!”广州总指挥老林迎上来,脸上既有对新刀盘成功破岩的振奋,也有一丝挥之不去的凝重,“‘珠江一号’表现超出预期!新刀具破岩效率高,磨损在可控范围。但是…”他指向屏幕上一个区域,“按地质预报,我们即将进入**F7主断裂带影响区**。虽然主断裂核心还在前方,但它的‘触角’——次级小断层和破碎带——已经开始显现了。”
仿佛为了印证他的话,屏幕上代表刀盘扭矩的曲线突然出现一个陡峭的峰值!同时,土仓压力监测点P3的读数猛地一跳!
“报告!刀盘扭矩异常波动!土仓压力P3点瞬间升高0.2兆帕后回落!”监测员的声音带着紧张。
周远快步走到主控台前:“地质超前预报波形图,调出来!”
屏幕上,原本相对稳定的反射波图形,在盾构机前方约20米处,突然变得杂乱无章,如同被揉皱的纸!这是典型的断层破碎带反射特征——岩体被无数裂隙切割,结构松散、不均质!
“破碎带提前了。”周远的声音低沉,“通知掘进组,推进速度降至最低档!刀盘转速同步降低!保持土仓压力稳定!严密监测涌水和水质变化!”
命令迅速下达。盾构机庞大的身躯在液压千斤顶的推动下,以近乎蠕动的速度向前顶进。刀盘的轰鸣声变得低沉而粘滞。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未知的降临。
几米后。
“涌水!刀盘前部观察孔发现异常涌水!水质浑浊,带有细砂!”对讲机里传来盾构机操作舱的惊呼!
几乎同时,土仓压力监测点P2、P4的读数开始剧烈波动!泥水循环系统的出浆口,泥浆的粘度和含砂量监测仪发出刺耳的警报!
“扭矩波动加剧!有卡顿感!”操作手的声音带着一丝慌乱。
周远的心猛地一沉。最担忧的情况出现了!盾构机巨大的刀盘,如同一个旋转的犁铧,正强行“犁”进一条充满高压水和松散破碎岩屑的“泥石流”通道!破碎的岩块在刀盘挤压下互相摩擦、翻滚,导致扭矩剧烈波动;高压水裹挟着细砂,正从盾构机壳体与破碎岩体的缝隙中,如同无数条细小的毒蛇,疯狂地渗入、涌出,冲击着泥水系统的平衡,威胁着密封的稳定!
“立即停止推进!刀盘保持低速旋转,维持掌子面稳定!”周远的声音斩钉截铁,“启动‘泥浆护壁’预案!泥水配比调整:膨润土含量增加20%,增粘剂、降滤失剂同步加注!目标:快速形成高粘度、低滤失的‘泥膜’,封堵刀盘前方和壳体周围的渗漏通道!”
巨大的泥浆搅拌罐加速旋转。粘稠的、如同黑色胶质般的新配泥浆,被高压泵注入盾构机前端的土仓和壳体周围的环形间隙。这粘稠的“泥浆铠甲”,试图包裹、封堵那些疯狂涌水的裂隙。
然而,效果并不理想。
“涌水量未明显减少!P2点压力还在跳!泥浆消耗量过大!”监测报告令人沮丧。
“破碎带太宽,裂隙太发育!泥浆封不住!”老林脸色难看。
“常规泥浆不行,那就上‘特种胶’!”周远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启动‘化学帷幕’预案!目标区域:刀盘前方5米至盾尾后10米范围!注入双液速凝化学浆(如水泥-水玻璃)!用最快的速度,在破碎岩体里‘织’一张快速凝固的‘网’!把松散的‘骨头渣子’和涌水通道,强行粘起来、堵起来!”
“化学注浆?在这么高的水压下?能成吗?”有人质疑。
“没有退路!必须抢在更大规模涌水和坍塌发生前,把破碎带‘冻’住!”周远不容置疑,“注浆压力设定为当前水压的1.5倍!多点同步注浆!严密监测压力变化,防止劈裂岩体适得其反!”
刺耳的警报声中,“化学帷幕”战役打响。几台高压注浆泵发出震耳欲聋的嘶吼。特制的双液浆通过盾构机中盾和尾盾预留的注浆孔,如同高压注射器般,被强力注入盾体周围的破碎岩体深处。粘稠的A液(水泥浆)和B液(水玻璃溶液)在高压下混合,在破碎的岩石缝隙中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凝胶状的、具有一定强度的结石体,试图强行堵塞涌水通道,胶结松散的岩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