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伊始,周远带着女儿周晓楠踏上了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机舱内,周晓楠脸贴着舷窗,目不转睛地盯着下方逐渐变得荒凉的大地。
爸,那些白色的东西是盐吗?她指着地面上一片片白色区域问道。
周远顺着女儿的手指看去:那是盐渍地。新疆很多地方土壤含盐量是海水的数倍,对工程建设是巨大挑战。
他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指着一段记录:看这里,去年我们在天津处理的盐碱地,含盐量最高才2.3%,而新疆有些地方能达到8%以上。
周晓楠认真阅读着父亲的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土工参数和处理方案。翻到最新一页,她发现是父亲特意为这次新疆之行准备的地质资料摘要。
爸,您连飞机上都在工作啊。周晓楠笑着摇头。
工程师的脑子要像计算机,随时准备处理新数据。周远合上笔记本,这次带你来看新疆的G30项目,就是要让你明白,中国的地质条件有多复杂,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答案。
飞机降落在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一出航站楼,刺骨的寒风就给了周晓楠一个下马威——零下二十度的气温,远比北京寒冷。
周主任!一个裹着军大衣的中年男子在出口处挥手。周远介绍这是新疆交通设计院的吴总工,G30连霍高速新疆段的设计负责人。
去往项目部的路上,窗外是白茫茫的雪原和远处巍峨的天山。吴总工热情地介绍着项目情况:...最困难的是赛里木湖段,既要穿越盐渍土,又要保护湖泊生态...
生态保护确实是新课题。周远若有所思,在东部修路,我们更多考虑地质和经济因素,在西部还要加上生态这一重约束。
周晓楠突然插话:吴叔叔,你们考虑过高架桥方案吗?减少对地面的开挖破坏。
吴总工透过后视镜惊讶地看了看这个年轻女孩:考虑过,但造价太高。新疆地广人稀,车流量小,投资回报率太低。
生态成本也应该计入回报。周晓楠小声嘀咕。周远瞥了女儿一眼,没说什么,但嘴角微微上扬。
项目部设在精河县,一个天山脚下的小城。晚饭后,周远立即召集技术会议。会议室墙上的大幅地形图清晰地标出了路线穿越的各类特殊地质区:盐渍土、湿陷性黄土、冻土、风积沙...
周主任,最棘手的是这段。吴总工指着地图上赛里木湖附近的一段红线,湖区东岸有5公里盐渍土,含盐量最高8.7%,而且地下水位高,常规方法根本不管用。
周远仔细查看着地质勘探报告:试过水泥改良吗?
试过,但盐分与水泥发生有害反应,强度反而下降。
会议室陷入沉默。周晓楠悄悄翻开父亲给她的笔记本,查找有关盐渍土的记录。突然,她眼睛一亮:爸!您之前在笔记里提到过化学固化剂,说在天津小范围试验过...
周远接过笔记本,翻到那一页:对,这是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固化剂,能与盐分共存而不降低强度。但当时只在试验室规模验证过。
我们可以在这里做现场试验!吴总工兴奋地说,正好有一段预备明年施工的段落,可以划出200米做对比。
会议决定,第二天全体前往赛里木湖实地考察。
夜里,周远被一阵敲键盘的声音吵醒。起身一看,女儿正对着笔记本电脑专注地查阅资料,桌上摊开着好几篇英文论文。
晓楠,这么晚还不睡?
爸,我找到几篇关于盐渍土处理的最新研究。周晓楠眼睛发亮,沙特阿拉伯用了一种新型聚合物固化剂,在含盐量10%的土里都取得了成功!
周远凑近屏幕,快速浏览着论文内容。这种基于有机硅的聚合物能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将盐分锁在其中而不影响固化反应。
思路不错,但成本如何?职业本能让他首先考虑可行性。
周晓楠点开另一个文件:论文说比常规水泥高30%,但用量只需水泥的一半,综合算下来更便宜。
父女俩讨论到凌晨,最终决定第二天采集土样,先做小规模试验。
清晨,车队向赛里木湖进发。湛蓝的湖面结着厚厚的冰层,四周雪山环绕,美得令人窒息。但工程师们无暇欣赏风景,一下车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周总,您看这土。吴总工挖起一铲泛白的土壤,手一捏就碎,含盐量超高。
周远蹲下身,用手指捻了捻土样,又舔了一下:又咸又苦,还有硫酸盐的涩味。这种土修路,不出三年就会盐胀破坏。
技术人员在不同位置取了土样,准备带回试验室。周晓楠跟着取样队,不时提出建议:这个深度也取一些...这里植被根系发达,土性可能不同...
中午在临时帐篷休息时,周远注意到女儿正和几位年轻工程师热烈讨论着什么。走近一听,原来是在争论生态保护与技术方案的平衡点。
我认为应该优先保护湖泊生态,哪怕多花点钱。周晓楠的声音充满激情,这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