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龙碑初现
第二十八章 前路明灯
镇岳龙碑化作一道温润厚重的土黄色流光,沉入天琦识海,静静悬浮于琉璃色的神魂海洋之上。尺许高的碑身散发着朦胧光晕,与他的灵魂本源交相辉映,一种前所未有的“完整”与“踏实”感油然而生。这并非力量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本质上的契合,仿佛他生命拼图中一块至关重要的核心,终于归位。
然而,这种“完整”感仅仅持续了刹那。
随着龙碑在他识海中稳定下来,一种奇异的、源自灵魂深处的牵引感与空洞感,便如同湖面下的暗流,开始悄然涌动。那感觉,仿佛自身成了一块巨大的磁石,却感知到远方存在着另外几块同源而异性的磁石,彼此之间存在着无形的引力线与缺失的空白。又像是一幅恢弘画卷的一角,虽已铺开,展现壮丽,却更凸显出其余部分的缺失与亟待补全的渴望。
这感觉,正是来自已与他初步融合的镇岳龙碑。
天琦福至心灵,立刻明白这是龙碑认主后,其作为“九龙碎碑”之一的本质特性开始发挥作用。他不再抗拒,反而主动将心神沉入识海,完全放开自身灵觉,去细细体会、去放大这种源自龙碑本能的模糊感应。
他并未急于求成,而是先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细细体悟与镇岳龙碑初步融合后的种种变化。心神沉入识海,观察着那悬浮的龙碑如何与自身琉璃色的神魂之力交互,如何引动体内灵能按照更加玄奥的轨迹运转,甚至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对外界天地灵气的感知。他尝试着调动龙碑之力,发现虽不能如臂指使,却已能引动一丝厚重磅礴的“镇岳”之意,使得周身空间都隐隐凝滞,防御力大增。这种对新力量的熟悉与掌控过程,必不可少,他耐着性子,如同打磨新得的利器,务求根基稳固。
直到感觉自身状态与龙碑的契合度达到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他才重新于祭坛顶端盘膝坐定,真正开始尝试沟通那冥冥中的指引。
他闭目凝神,周身气息与脚下的祭坛、与整个秘殿、乃至通过龙碑与外界广袤的大地山川隐隐相连。《源灵吐纳术》自然运转,但此刻吸纳的已不仅仅是秘殿内的灵韵,更有一丝丝源自北境乃至更遥远地域的、微弱的山川地脉之气,通过那无形的连接汇入体内,被龙碑吸收、转化。他需要借此,建立一个更广阔、更稳定的感知网络。
起初,那感应混乱而微弱,如同置身于一个充满杂音的无线电波段,无数模糊的方位信息、属性碎片、距离感交错混杂,难以分辨。有北方传来的刺骨冰寒,有西南方向涌来的潮湿生机,有东方海域的浩瀚波动,甚至还有一些更加缥缈、仿佛不属于这个维度的奇异涟漪……各种信息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团乱麻。
天琦极富耐心。他深知,若连这最初的感应都无法梳理清晰,后续的寻碑之路无异于盲人摸象。他以自身圆满的神魂之力为滤网,以《镇岳缚灵诀》中记载的、专门用于感应同源碎碑的辅助法门为引导,如同一位技艺高超的调音师,小心翼翼地剔除着那些明显错误、过于微弱或充满干扰的“杂波”。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他不得不数次停下来,恢复精神力,确保每一次尝试都处在最佳状态。
时间在极致的感知与反复的调整中缓缓流淌。秘殿内无日月,唯有星辰轮转,不知过去了多久。
渐渐地,混乱的“杂音”开始消退,几个相对清晰、稳定的“信号源”,如同夜空中经过仔细辨认后确认的导航星辰,开始在他的感知“星图”中逐一浮现、定位!
第一个稳定下来的感应源,位于正北偏西方向。
距离极其遥远,感应却带着一种刺骨的冰寒与死寂。那并非单纯的低温,而是一种仿佛能冻结灵魂、终结万物的极致之寒,其中又混杂着一丝不屈的锋锐与傲然。其意象在天琦心湖中映照出一片被永恒冰封的、龙骨般蜿蜒的巨大山脉,天空是永恒的极夜,唯有冰冷的星光照耀着无垠的雪原,万籁俱寂,仿佛连时间都被冻结。
“这个方向……如此极致的寒意与死寂,却又内蕴一丝不灭的锋锐,是代表‘玄冰’还是‘寂灭’?亦或是与‘庚金’之终极形态相关的碎碑?”天琦心中凛然,那个方向,似乎是比北境更苦寒的未知之地,传承记忆碎片中隐约提及的“坠龙冰原”或“寂灭海”?仅仅是感应,就让他神魂微颤,绝非现阶段的他所能踏足。他默默记下这个方位,将其列为远期目标。
紧接着,第二个感应源变得清晰起来,位于西南方向。
这个感应,异常清晰且强烈!距离似乎并非最远,但其散发出的气息却最为复杂矛盾。它充满了勃勃生机,那生机并非温顺柔和,而是带着蛮荒、原始、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意味,仿佛一片从未被文明触及的、孕育着无数古老凶兽与奇异植物的巨大领域。然而,在这磅礴的生机之下,却深深隐藏着一股吞噬、腐朽与迷失的力量。生机与死寂,滋养与毒瘴,清晰的方向与令人晕眩的迷雾,诡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极具诱惑又极度危险的混乱场域。更让天琦在意的是,这感应与他自身灵族血脉的共鸣,似乎比其他方向更为微妙,仿佛那里不仅有一块碎碑,更可能隐藏着关于灵族,关于他身世的更多秘密碎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琦缘雪镜双兽伴歌行之雪域灵契篇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琦缘雪镜双兽伴歌行之雪域灵契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