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用过了沈家精心准备的、堪称艺术品的早点,陆云霁便提出要前往岳麓书院。
沈文轩本想亲自陪同,却被陆云霁婉拒了。
此去书院是寻大师兄处理正事,带着一位富家公子,未免太过招摇,也容易引人猜疑。
沈老爷倒是通透,立刻备好了马车,并派了一名熟悉路径、口风又紧的老车夫相送。
马车驶出沈府,穿过依旧喧嚣的朱雀大街,朝着城西的岳麓山方向行去。
越往西走,街市逐渐安静,建筑也变得更为古朴雅致,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股书卷墨香。
唐小柒趴在车窗边,好奇地张望着。
她今天换上了一身沈夫人送的、料子极好但款式相对素雅的裙衫,少了几分江湖气,多了几分闺秀模样,只是那双灵动的眼睛依旧藏不住好奇与兴奋。
“陆师兄,你看那些学子,都穿着一样的青衿,抱着书卷,走路都带着风呢!”
她指着窗外偶尔走过的、三五成群的年轻书生说道。
陆云霁微微颔首。
岳麓书院乃天下文宗,能在此求学的,皆是各地精英,自有一番气度。
他的目光掠过那些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心中不禁想起大师兄李沐风年轻时,想必也是这般风采吧。
马车行至岳麓山下便停了下来。
书院建于山腰,以示清静,寻常车马不得上山,需步行一段长长的石阶。
石阶蜿蜒,两旁古木参天,鸟鸣清越,环境幽静。
与山下城市的喧嚣相比,此地仿佛是两个世界。
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沉淀了岁月与智慧的气息。
唐小柒深吸一口气,赞道:“这里真好,又安静又舒服!比城里那些吵吵闹闹的地方强多了!”
她难得地没有叽叽喳喳,似乎也被这氛围感染。
陆云霁亦有同感。
此地灵气充沛,山势雄浑而又不失秀雅,暗合自然之道,与他所修功法隐隐共鸣,让他感觉周身气息都更为活泼顺畅。
他的“自在”真意在此地,仿佛鱼儿入了水,格外舒展。
拾级而上,偶尔能遇到下山的学子,皆是对他们投来好奇的目光。
毕竟,一位气质清冷如仙的公子,带着一位容貌俏丽、眼神灵动的少女的组合,在这书院重地,还是颇为引人注目的。
行至半山腰,一座气势恢宏、古朴庄严的牌坊映入眼帘,上书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岳麓书院”。
牌坊后,是一片依山而建的、连绵起伏的楼阁殿宇,青砖黛瓦,飞檐斗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牌坊下有学子值守,见到生面孔,便上前礼貌地询问:“二位止步,不知来我岳麓书院,有何贵干?”
陆云霁上前一步,拱手为礼,声音清越:“在下忘忧谷陆云霁,特来拜访贵书院山长,楚观澜先生。烦请通传。”
他并未直接说找大师兄,而是先提出拜访山长,这是礼数。
那值守学子听到“忘忧谷”三字,眼中闪过一丝惊异,态度更加恭敬了几分:“原来是忘忧谷的高贤。只是……山长近日闭关静修,不见外客。不知陆先生可有拜帖或是信物?”
陆云霁微微蹙眉。
山长闭关?这倒是有些不便。
他沉吟片刻,道:“我此行,实为寻我师兄,李沐风。不知他可在书院?”
“李师叔?”那学子恍然,语气愈发恭敬,
“李师叔在的。只是师叔平日多在‘明伦堂’讲学或是在‘藏书阁’着书,此时不知在何处。二位请随我来,我先引二位去客舍稍坐,再派人去寻李师叔。”
“有劳。”陆云霁点头致谢。
那学子引着二人穿过牌坊,沿着青石板路向书院内部走去。
书院内部更是清幽,庭院深深,古柏苍翠,随处可见捧书诵读的学子,或是在亭中激烈辩论的士人,学术氛围极其浓厚。
唐小柒好奇地东张西望,看着那些摇头晃脑背诵经文的学子,忍不住小声对陆云霁嘀咕:“他们念的什么呀?叽里咕噜的,一句都听不懂……看起来好辛苦的样子。”
陆云霁无奈地看了她一眼,低声道:“慎言。”
唐小柒吐了吐舌头,赶紧闭嘴。
那学子将他们引到一处名为“清音阁”的客舍,此处专门用来接待来访的宾客,环境清雅。
学子请二人稍候,便匆匆离去寻人。
客舍内布置简洁,一桌数椅,墙上挂着意境深远的山水画,书架上摆放着一些经典典籍,窗外正对着一片竹林,清风拂过,竹叶沙沙,更显幽静。
等待的时间有些无聊。
唐小柒起初还正襟危坐,努力维持着“文静”的形象,但没过多久就原形毕露。
她先是研究了一下墙上的画,评论道:“这山画得挺高,就是树有点少……”
然后又跑到书架前,抽出一本厚厚的《论语集注》,翻了两页,立刻被那密密麻麻的注释吓得放了回去,吐了吐舌头:“我的妈呀,这比我们唐门的毒经还难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在江湖社恐的那些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在江湖社恐的那些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