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在京师拥有大量田产的官员,舍不得失去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便开始暗中捣乱,企图阻止迁都。然而,在大势面前,所有企图阻止的行为都被崇祯下令镇压,这些官员皆被抄家。由于崇祯正处于盛怒之中,想要借此树立威严,便派王承恩一同前去抄家,甚至还暗示王承恩可以适当栽赃嫁祸,以确保这次迁都顺利进行。
可让崇祯震惊不已的是,仅仅抄了一个小官的家,竟然就抄出了数十万两白银,这直接把崇祯给镇住了。经过调查,发现这个小官还是东林党的一员。
在接下来的数日里,崇祯皇帝下令连续抄没了许多捣乱大臣的府邸。令人惊讶的是,这次抄家行动所获得的财富竟然高达数百万两白银!不仅如此,还有大量的田地和房产也被一并查抄。
然而,当崇祯仔细查看这些白银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至极。原来,这些白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竟然是从内堂发出,本应用于赈灾和给边境的粮饷银!
崇祯的眼中闪过一丝杀意和愤怒,但他很快就强行压制住了这些情绪。他深知此时不能打草惊蛇,必须要暗中展开深入调查。于是,他命令王承恩悄悄地去查明真相。
经过一番缜密的探查,王承恩带回了一个让崇祯震惊的消息:锦衣卫与那些文官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勾结,纠缠不清。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连那些号称与国同休的勋贵们,竟然也牵涉其中!
这个发现让崇祯对东林党和勋贵们都产生了深深的戒备之心。他意识到,朝廷内部的腐败已经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而他自己却一直被蒙在鼓里。
与此同时,崇祯对拥有一支完全属于自己的军队的渴望愈发强烈。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掌控局势,不再受那些权臣的摆布。
于是,忠勇营的组建工作被提前提上了日程。崇祯这次可谓是下了血本,不仅毫不吝啬地提供资金,还将最好的装备都拨付给了忠勇营。为了确保此事的顺利进行,他更是直接命令王承恩全权负责,一切都要在暗中进行,绝对不能走漏半点风声。
崇祯对其他人充满了不信任,但对王承恩却是百分之百的信任。
十天后,崇祯率领着十五万身穿精良铠甲、武器配置齐全的军队,带着数万家眷,以及大量的工匠和文武大臣,有序地向着南京陪都进发。
在城门口,人群如潮水般涌动,迁都的队伍绵延数里,一眼望不到尽头。那些勋贵和将军们的脸上都笼罩着一层阴霾,透露出无法言说的苦涩。
这十天来,崇祯帝的一系列举动让人瞠目结舌。他竟然将整个京营都留了下来,这可是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啊!不仅如此,他还从前来勤王的军队中精挑细选,带走了最强的十五万军队,而那三万关宁铁骑更是直接被崇祯帝要走了一万。要不是北平确实需要强大的骑兵坐镇,恐怕崇祯帝会把关宁铁骑全部带走。
更令人惊讶的是,那些国公勋贵们,崇祯帝只带走了英国公,其他的人一个都没有带,全都被留在了北平。这些勋贵们平日里养尊处优,享受着无尽的荣华富贵,如今却被崇祯帝弃之如敝履,心中自然是愤愤不平。
为了防止这些勋贵们在背后捣乱,崇祯帝还想出了一个狠招——将他们的家眷一并带走。这样一来,这些勋贵们就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了。不仅如此,崇祯帝还顺带将他们的现银也搜刮走了,整整五千万两白银啊!这笔巨额财富的流失,让这些勋贵们心疼不已,但又无可奈何。
然而,尽管崇祯帝如此狠辣,这些勋贵们也只能忍气吞声。毕竟,崇祯帝手中掌握着十五万强兵,而且京师又汇聚了全国的兵马,实力不容小觑。如果他们贸然起兵逼宫,恐怕不仅无法成功,反而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可惜的是,崇祯帝现在对谁都极度不信任,他的多疑和猜忌让他与众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也让他在这条孤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们别无他法,只能强忍着心中的不满和委屈,勉强接受这个现实。毕竟,尽管目前的状况不尽如人意,但他们好歹还能维持高层的地位,生活也还算过得去。
然而,他们却对崇祯的真正意图一无所知。实际上,崇祯早已暗中向孙承宗传递了一个重要的暗示:如果事情发展不如预期,孙承宗可以选择退往南京。而对于那些勋贵们,崇祯则另有打算。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挺身而出,承担责任。
毕竟,那些勋贵的家眷都被崇祯牢牢掌控在手中。如果他们胆敢有丝毫的异动或反抗,崇祯完全有能力将他们的全族一举诛灭。而崇祯对这些勋贵们所剩余的巨额家产,早已是垂涎欲滴。
就在这一瞬间,历史的车轮似乎偏离了原本的轨道,一切都变得难以预测。没有人能够确定大明的历史是否还能回归正轨,大明的未来也因此变得越发模糊不清,充满了无数的变数和未知。
喜欢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