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砚之把最后一瓶酒精棉塞进药箱时,林薇正蹲在院里给煤球喂猫条。晨光从槐树梢漏下来,在她浅蓝色的卫衣上晃出细碎的光斑,手腕上的银铃铛随着撸猫的动作轻轻响,叮铃铃的声音惊飞了枝头两只麻雀。
走了,他拎起药箱试了试重量,帆布带子勒得手心发紧,李大爷说山那边的王奶奶咳喘得厉害,路不好走,得早点动身。
林薇把猫条揣进兜里,拍了拍煤球的脑袋:知道了。她拎起自己的小药箱,里面装着听诊器和儿童退烧药——昨天说好今天有几户人家的孩子要打预防针,她特意备着的。我妈给你煮的姜茶放包里了,山路风大,喝了暖身子。
陈砚之的背包侧袋果然鼓鼓囊囊的,保温杯的棱角硌着腰,像揣了块小暖炉。你也喝点,他把自己的围巾往她脖子上绕了两圈,上次去山里你就冻得直打喷嚏,这次可别感冒了。
知道啦陈医生,林薇笑着推开他的手,我又不是三岁小孩。话虽这么说,却把围巾往紧里裹了裹,羊毛蹭得脸颊发痒,心里却暖烘烘的。
两人推着自行车往山边走,车筐里的药箱随着石子路颠簸,发出哐当哐当的轻响。路边的野菊开得正盛,黄灿灿的像撒了满地星星,林薇弯腰摘了朵别在发间,转头问:好看不?
陈砚之的心跳漏了半拍,目光落在她发间的小黄花上,又慌忙移开,假装看远处的山:还行。他顿了顿,从药箱侧袋摸出个牛皮纸包,爷给的薄荷糖,含着提神。
林薇剥开糖纸塞进嘴里,清凉的薄荷味从舌尖窜到鼻子里,呛得她直眯眼:你爷这糖跟他泡的药酒似的,劲儿也太足了。
治晕车的,陈砚之憋着笑,等会儿上山你就知道好了。
果然,翻过两道山梁,林薇的脸色就白了。石子路坑坑洼洼,自行车把抖得她胳膊发麻,胃里像揣了只兔子,乱撞。停、停一下,她跳下车扶着树干干呕,额角沁出层冷汗。
陈砚之赶紧从包里掏出姜茶,拧开盖子递过去:慢点喝,温的。他拍着她的后背,掌心的温度透过卫衣传过去,早知道让你坐李大爷的三轮车了。
谁知道这路这么颠,林薇喝了口姜茶,辛辣的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滑,胃里的翻腾才稍稍压下去,上次来明明挺平整的......
前几天下雨冲的,陈砚之蹲下来帮她系松了的鞋带,指尖碰到她冻得发红的脚踝,像摸了块冰,我来骑车带你吧,你坐后面。
不用,林薇把薄荷糖往他嘴里塞了颗,我缓过来了,你那车座硬得像石头,坐久了屁股疼。
陈砚之被薄荷糖呛得直咳嗽,看着她推着自行车往前走的背影,发间的野菊随着动作轻轻晃,突然觉得这颠簸的山路也没那么难走了。
到王奶奶家时,院门虚掩着,里面传来断断续续的咳嗽声,像破旧的风箱在拉扯。陈砚之推开门喊了声王奶奶,里屋的咳嗽声突然停了,接着传来拐杖拄地的声。
是小陈医生啊,王奶奶扶着门框站着,花白的头发乱蓬蓬的,嘴唇泛着青紫色,快进来,外面风大。
林薇赶紧上前扶她,手腕的铃铛叮铃铃响着:奶奶慢点,我们先给您量量血压。她把血压计的袖带缠在老人枯瘦的胳膊上,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瓷娃娃,放松点,不疼的。
陈砚之摸了摸王奶奶的脉,又看了看舌苔,眉头渐渐皱起来:痰太多了,得先祛痰。他打开药箱拿出针包,我给您扎几针,能舒服点。
王奶奶哆嗦着伸出手,手背上的青筋像老树根:扎吧扎吧,只要能不咳,咋都行。她看着林薇在旁边帮忙递酒精棉,突然笑了,这姑娘跟小陈医生真般配,跟画里走出来的似的。
林薇的脸腾地红了,酒精棉差点掉地上:奶奶您别瞎说......
我可没瞎说,王奶奶咳嗽了两声,上次来的张医生,还问我你俩啥时候办事呢。
陈砚之的手顿了顿,银针差点扎偏了位置。他清了清嗓子:奶奶,扎针得专心,不然会疼的。话虽这么说,嘴角却忍不住往上扬。
扎完针,陈砚之又给王奶奶开了药方,林薇在旁边帮忙抄录,字迹娟秀得像打印的。这药得用砂锅煎,陈砚之叮嘱道,先泡半小时,大火烧开再小火煎,煎出半碗就行。
我记不住啊,王奶奶犯了愁,眼神不好,也看不清字。
我帮您写在墙上,林薇找了截粉笔,在土墙上写下煎药步骤,字写得大大的,这样您一看就明白了。她怕老人忘了,还特意画了个小砂锅,旁边标着和的字样,逗得王奶奶直笑。
从王奶奶家出来,太阳已经爬到头顶。两人坐在石头上啃干粮,林薇把自己的鸡蛋往陈砚之嘴里塞:你早上没怎么吃,多吃点。
你吃,陈砚之又推回去,等会儿还要给孩子们打预防针,得有力气。他往她手里塞了块咸菜,爷腌的萝卜干,配馒头吃香。
正说着,山路上跑来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老远就喊:林医生!我弟又发烧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跟着爷爷学中医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跟着爷爷学中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