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你找什么呢?”兰草见张秀芳在柜子里翻了半天,就出声问询。
张秀芳愁眉苦脸道:“找毛笔与墨块。”
兰草就从柜子下边的一个角落找出毛笔与墨块,对张秀芳道:“柳叶上次抄了书册,就将毛笔与墨块收拢跟书册放一起了。”
柳叶洗完手脚,在外边跟竹枝翻红绳,听见动静,探头朝里间喊道:“对,我将毛笔和墨块跟书册放一起了,阿娘找这作甚?”因着张秀芳不大识字,也不大会写字,平日里她是不碰毛笔与墨块的,柳叶才有这么一问。
张秀芳拿着毛笔与墨块走出来,叹气道:“找毛笔重新记账册。”
柳叶闻言也不玩了,跟竹枝一起走过去,询问张秀芳缘故。
原是张秀芳下午跟方娘子一起去账房总账,账房说她账记得不对,也记得不清楚,说不合府里总账报账的规矩,得重新填报。
方娘子本想帮忙,但账房那边的规矩,一处账一处报,小厨房既然单开出来,就得张秀芳自己填报,不许方娘子代报代填。
柳叶问:“私下里问方娘子就是了,账房又不知你们私下里帮忙总账。”
张秀芳叹气:“不得行。账房那边让我们拿账本去,然后又拿几张印签叫我们填,不会写字的,就我们念,账房那边的人写,写完再念一遍,叫我们画押。方娘子帮我写了,但我记不住,报账的时候是单独在屋里记的,方娘子也帮不上忙,我今晚自己再理理,明儿个再去报一遍。”
柳叶坐在凳子上,伸手拿过张秀芳手肘下边压着的账册,对张秀芳道:“阿娘给我瞧瞧。”张秀芳就抬起手,让她拿了。
柳叶瞧了,说是账册,倒不如说是流水账,就记了每日从大厨房里拿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剩了多少。
一日日的记,没个章程。翻到后边,倒是有统计,应该是方娘子写的,字迹工整,数目清明。
柳叶看完,就问:“阿娘,账房那边是怎么报的?是按日报?还是按总数报?”
张秀芳愁眉:“按日也按总。”
“嗯?”柳叶疑惑,张秀芳就细说起来:“这报账,是按每样东西的种类分的,比如这青菜,每日拿了一筐,是多少钱的,哥儿、姐儿每日的份例菜又是多少钱的,这些青菜有没有超份例,超了多少?又从旁的菜食补了多少,按种类记,就是归总,又按日记,写个详情。”
柳叶懂了,难怪阿娘觉得难,原是既要汇总还要会平衡每日里的支出账册。
比如,今日肉拿多了,明日就得少拿些肉,将前日的数抵了,今日拿得少了,就从旁的地方找补,这些东西能不能进主子的嘴不一定,很多是落在了管事的手里,但账一定要平。
而且,这记账也是有讲究的,同样是一筐菜,一筐菘菜跟一筐菠菜那价格可不易,菠菜价贵,菘菜价贱,中间的差价去哪了?采买的拿一份,管事的拿一份,厨房里做饭的时候,米粮少了一把就多兑碗水,抠出的粮食去哪了,就落到了厨房管事的兜里。
张秀芳第一次记账,她记得小厨房领的,但记不得方娘子添补到她头上的账,去了账房这才说不出话来,好在账房的人见她模样老实本分,又是个不大识字的,就让她今日回来理一理,明日再去报账。
听明了缘由,柳叶就问:“阿娘,哪些是小厨房领的,哪些是方娘子添补的,你指与我看看。阿姐,你拿算筹,跟阿哥一起算数,我来统计。”
“好,我去拿算筹。”兰草应声,竹枝也嗯了一声,走到柳叶旁边站着。
柳叶打开账册,十七八天的账册不算多,通看一遍后心里有了数。
小厨房就那么大,一天领了哪些东西柳叶心里有数,方娘子添上去的那些,她也看出来了,那些炖汤的当归、党参、沙参之类的,数量上是对得上,但质量上对不上。
柳叶拿了片瓦片做砚台,磨了墨,将毛笔用茶水润了润,用笔尖舔舔墨水,落于纸上:“四月十一日,从大厨房领铜壶两个,铜壶单价三千五百文一个,两个就是七千文。”
“当归三两,每两三十七文,那三两是?”柳叶问。
兰草立即数出四根算筹,对众人道:“一根算筹是十,再取三根算筹为差。一共是十二根当十的算筹,九根差数,因此三两当归就是一百一十一文。”
柳叶就在账册上写下:[当归,三两,壹佰壹拾壹文]
随后又一一报账,兰草与竹枝计算数值,一直写到深夜,才将账册整理清楚。
张秀芳挑了好几次灯芯,新换上的灯芯又燃到尽头,就只好换新的灯芯草进去。
柳叶扭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发出喀吱的声音:“终于写完了。”
张秀芳也松了一口气,随后翻看了一下账册,有些愁道:“这账倒是写清楚,就是怕我明日记不全。”
竹枝就道:“阿娘你去总账的时候,带上柳叶一起去。账房那边不许两人一起进屋,是怕有人对账,但柳叶年纪小,也不是什么管事,账房那边应该会通融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家生子的发家之路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家生子的发家之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