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潜入大河列岛的特战队员,是刺破夜色的利刃。
他们来自兔子海军陆战队第二师与大毛第180海军陆步兵师,清一色身经百战的精锐——脸上涂着防红外迷彩油,模块化战术背包装满微型侦察设备、消音武器与应急口粮,作战靴鞋底的防滑纹路沾满泥土与草屑,深谙极端环境下的隐蔽侦察之道。
此刻,他们正借着嶙峋礁石的阴影、茂密丛林的掩护与废弃建筑的断壁残垣,在群岛的关键角落悄然蛰伏,呼吸放至最轻,如同与夜色融为一体的雕塑。
他们的目标高度统一。
锁定近卫军战备储存仓库、重型装备部署点、防空阵地、舰队集结点与大型女生生活区,将每一处关键细节——从岗哨换班频率到墙体厚度,从武器型号到弹药存量。
通过加密频道传回赤旗岛指挥部,为即将到来的雷霆突袭铺就最坚实的情报基石。
东岛山林:战备仓库的装甲底牌
东岛海拔320米的山林制高点,腐殖土散发着潮湿的腐叶气息,兔子第二师侦察小队的五名队员呈扇形趴在地上,身上覆盖的迷彩伪装网与周围的蕨类植物、枯枝败叶完美融合,连呼吸都平缓到几乎无起伏,避免胸腔过度起伏暴露目标。
队员李锐缓缓架起一台哑光黑的“蜂鸟”微型侦察无人机,机身仅巴掌大小,采用碳纤维材质,雷达反射截面堪比蚊虫。
他指尖戴着超薄战术手套,在军用加固战术平板上轻滑,无人机机翼无声展开,如同夜行蝙蝠般悄无声息升空,朝着两公里外的战备仓库飞去。
“高度500米,切换红外夜视模式,开启雷达规避算法。”
李锐的喉音轻若风声,嘴唇几乎未动,仅靠声带震动传递指令。
小队长大刘趴在他左侧,肘部垫着折叠式战术垫,避免与地面摩擦发出声响,双眼死死紧盯平板实时画面。
随着无人机逐渐逼近,仓库的轮廓在夜视镜头下愈发清晰。
数十栋钢结构厂房被三层混凝土围墙环绕,外层围墙高4米,墙体浇筑有钢筋,顶部的带刺铁丝网缠绕着通电线圈,每隔50米便有一座岗哨塔,塔上的探照灯带着嗡嗡的电机声来回扫射,光影在地面投下斑驳的痕迹,形成一道道移动的警戒线。
“降高至200米,贴近围墙西侧飞行,拍摄内部布局。”
大刘的指尖在平板边缘轻轻敲击,发出微不可察的声响。
镜头穿透夜色,仓库内部的装甲集群赫然显现,李锐的呼吸微微一顿,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
“队长,至少30辆六二式改、六零式现代化改装坦克,炮塔加装了新型火控雷达与附加装甲,炮管是105毫米线膛炮;外加十余辆九零式主战坦克,间距10米呈楔形作战编队排列,履带旁堆着备用负重轮。”
他操控无人机微调角度,镜头继续移动,“另一侧厂房内停放着大量东风EQ240军用卡车、89式装甲输送车,车厢用帆布覆盖,旁边的露天场地堆叠着整齐的弹药箱,蓝色箱体标注‘穿甲弹’,绿色箱体标注‘高爆弹’,估算存量达三个基数的坦克炮弹和7.62毫米机枪弹,还有不少RPG-7火箭筒的弹药箱。”
大刘眯起眼睛,指尖在平板上快速滑动标记:“记录所有装备型号、数量与停放坐标,重点标注仓库西侧通风口——仅两名岗哨,配备的是AK-47步枪,无重型武器。
墙体厚度目测不足30厘米,属防守薄弱点;另外锁定围墙东南角,探照灯扫射存在5秒盲区,地面有一道排水渠,可作为后续突击入口。”
李锐点头,操控无人机围绕仓库进行三圈巡航,岗哨的站位、探照灯的扫射周期(每12秒一圈)、围墙的混凝土标号、甚至岗哨腰间的对讲机型号都被精准捕捉,画面清晰到能看清士兵肩章上的军衔标识。
北岛礁石群:港湾舰队的部署密码
北岛海岸的黑色礁石群中,海浪拍打着礁石,溅起的水花带着咸湿的气息,打在特战队员的伪装服上,瞬间被防水涂层滑落。
大毛第180师特战队员瓦西里半蹲在一块巨大的礁石后,手中握着超远距离红外望远镜,镜身包裹着迷彩布,镜头直指三公里外的U型港湾。
他的睫毛上凝结着细小的水珠,却浑然不觉,双眼死死锁定舰队集结点,瞳孔随着镜头焦距的调整不断收缩。
身旁的谢尔盖盘腿坐在礁石凹陷处,膝盖上放着一台便携式电子侦察设备,屏幕上跳动着密密麻麻的雷达波频率数据,他的手指在按键上快速敲击,排查着舰队的防空探测范围。
“舰队锚地确认,入口处布设双层防潜网,网体缠绕深水炸弹,两侧岸防炮阵地已进入战备状态。”
瓦西里的俄语带着厚重的西伯利亚口音,通过加密喉麦上报,声音经过降噪处理,如同风吹过礁石的声响。
“各式舰艇共14艘:3艘110米级‘江湖’级护卫舰停泊内侧,甲板上的HQ-61防空导弹发射架呈待发状态,舰艏的双联装100毫米舰炮指向海面,舰桥下方挂载着反潜鱼雷发射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在时空中流浪的军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在时空中流浪的军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