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日,林烨几乎住在了丁酉号地火室。除了必要的打坐恢复灵力神识,他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辟谷丹的炼制中。
失败是常态。地火的狂暴远超他的想象,即便有控火诀辅助,细微的波动也难以完全平复。药材投入的时机、药性融合的火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炉炉价格低廉但对他而言也是成本的黄精、茯苓化为焦炭或难以融合的废渣,贡献点在稳定燃烧,林烨的心志却在一次次失败中磨砺。
他不再奢求快速成功,而是将每次炼制都视为一次练习。每次开炉后,无论结果如何,他都会强忍心疼,仔细分析残渣状态,对照《精要》反复琢磨。地火特性、药材反应、灵力消耗……无数细节需要把握。
这枯燥的重复中,他也并非全无收获。例如,他发现黄精这类根茎药材,质地疏松,内含淀粉,需用极弱的“文火”慢慢焙烤,逼出其内在精华,火候稍猛,外层立刻焦糊,内里却还未软化。而茯苓块茎,质地紧实,需稍高一点的“武火”才能快速激发药性,但时间把控必须精准,否则药性容易散失。最难的是无花草的投入时机,必须在黄精与茯苓的药性初步交融,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时加入,利用其温和的调和之力,促使两者彻底融合。早了,药性冲突;晚了,主药精华已开始固化,难以融合。这全凭神识对炉内药液状态瞬息万变的感知。
他的控火指法在无数次失败中变得不再生涩,十指翻飞间,灵力的输出越发细腻,能勉强跟随地火那难以捉摸的脉搏。神识对炉内温度的感知也越发敏锐,甚至能隐约“看到”不同药材在热力下颜色、形态的细微变化。
成功率的提升缓慢得令人沮丧。整整两天过去,耗费了十几份材料,他仅仅成功炼制出了三炉辟谷丹,且每炉成丹不过两三粒,品相也颇为粗糙,表面坑洼,色泽不均。算下来,成丹率连一成都勉强,远谈不上熟练。
第三日傍晚,最后一份材料在手。林烨深吸一口气,压下连日失败的烦躁与疲惫,眼神重新变得专注沉静。他回顾了之前所有失败的经验教训,将心神调整至最佳状态。
他先是以指为笔,在空中缓慢而稳定地虚画了几遍控火诀的起手式,确保肌肉记忆准确。然后才缓缓扳动地火开关,这一次,他不再急于求成,而是用了比平时更长的时间来预热丹炉,让炉体每一个部分都均匀受热,直到炉壁泛起一种均匀的暗红色。
投入第一味黄精。他屏息凝神,神识如同最精细的触须,紧紧包裹着那块小小的药材。地火被控制在一种近乎摇曳的微弱状态,黄精在炉内缓缓旋转,表皮逐渐起皱,渗出晶莹的汁液,一股淡淡的土腥味开始弥漫,这是药力开始析出的标志。林烨耐心等待着,直到那股土腥味转为一种微甜的香气,他知道,黄精的精华已被初步炼出。
紧接着,投入茯苓。他指尖诀法一变,地火陡然增强一分,橘红色的火苗舔舐炉底。茯苓块遇热发出轻微的噼啪声,表面迅速干燥,内部蕴含的药力被快速激发出来,与黄精的精华开始接触、碰撞。林烨的神识高度紧张,密切关注着两股药性的变化,如同在驾驭两匹习性不同的烈马,努力让它们并驾齐驱。
最关键的时刻到来!当炉内药液呈现出一种浑浊但趋于稳定的淡黄色时,林烨感到那个平衡点到了!他毫不犹豫,将准备好的无花草投入炉中。同时,控火诀再次微调,地火回落到一种温和而稳定的状态。无花草瞬间融化,化作一股清凉的气息融入药液,原本还有些躁动的两股药性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抚平,开始水乳交融般彻底结合在一起。炉内的药液颜色逐渐变得清澈透亮,一股纯正的清香开始取代之前的杂味。
蕴丹过程,他不敢有丝毫松懈,维持着稳定的火势,直到丹香内敛,炉温自然下降。
当地火彻底熄灭,丹炉冷却后,他怀着忐忑的心情打开炉盖。
一股虽不浓郁但纯正的清香散出。炉底,躺着五颗淡黄色的丹丸。虽然大小仍有些微差异,表面也算不上光滑,但比起前几次的成果,已是天壤之别!
五粒!这是三日来最好的一炉!
林烨长长吁出一口气,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虽然总体成丹率依旧低得可怜,但这最后一炉的成功,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证明他的方向是对的,他确实具备了炼丹的资格。最重要的是,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在控火、感知方面的进步,这种对自身能力提升的确认,远比成丹几粒更让他欣喜。
他将这五颗丹药连同之前成功炼制的总共不到十粒辟谷丹小心收入玉瓶。这些丹药,对他而言意义非凡,是初学者蹒跚学步的见证。他估算了一下,算上租用丹室和材料的成本,这点成丹若按市价卖出,绝对是血亏。但这本就是学费,他并不指望初期盈利。
清理丹室,交还令牌,走出地火殿。夜风拂面,带走燥热。林烨感觉神识消耗巨大,需要好好休息,但内心却充满了一种踏实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修仙:噬界山海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修仙:噬界山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