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的米浆黏稠而温热,带着谷物的清香,小心翼翼地涂抹在旧陶片的断口处。
顾微尘屏住呼吸,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她将那块刻有“陈”字的陶片,缓缓推向残图右下角的缺口。
没有丝毫的滞涩,那不规则的弧度与山图的残缺边缘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
咔哒一声轻响,像是历史的齿轮终于归位。
一幅本该支离破碎的山川脉络图,在这一刻,获得了诡异的完整。
顾微尘的心跳漏了一拍。
她没有急于去解读那完整的山图,目光反而被陶片内壁那些更细密、更复杂的纹路所吸引。
这些纹路在烛光下若隐若现,不像是装饰,更像是一种……记录。
她取来一根炭笔,将一张薄麻纸覆在陶片内壁上,用指腹轻轻按压,细细描摹。
炭粉簌簌落下,纸上,一套繁复到令人头晕目眩的经络图谱逐渐显现。
这不是她所熟知的任何一种功法图,现代修真界奉为圭臬的“灵脉九宫图”讲求以丹田为核心,九大灵窍为宫,强行牵引天地灵气,呈放射状冲击经脉。
而眼前的图谱,却以五脏为五个核心枢纽,六腑化作无数细密的脉络,将五大枢纽连接成一个内敛而自洽的循环。
图谱的节点标注,用的全是古老的甲子、天干地支,晦涩难懂,但其核心理念却清晰得令人震撼——气血与灵气,竟是共生共荣,相辅相成。
它不求从外界强取,而是先壮内腑,再以自身气血为引,如春雨润物般,将灵气“滋养”进体内。
这……这难道就是传说中,早已断绝传承的上古“形神共修”流派的遗存?
顾微尘的心头掀起滔天巨浪。
现代修真体系,自灵气复苏后便一家独大,其核心就是“唯灵根论”,灵根品级决定一切,像她这种“凡尘根”,连引气都困难重重,每一次修行都像是用血肉之躯去撞击铜墙铁壁,事倍功半,徒留一身伤痛。
可如果,这套图谱是真的呢?
一个疯狂的念头在她心中滋生。
她死死盯着那套被她命名为“三焦导引图”的图谱,深吸一口气,盘膝而坐。
她没有去碰触灵石,而是按照图谱所示,先沉心静气,感受心脏的搏动,血液的流淌。
接着,她试着以一丝微弱的意念,引导着体内那本就稀薄的灵气,不再去冲击闭塞的灵窍,而是顺着图谱的轨迹,缓缓注入离心脏最近的血脉之中。
没有预想中的剧痛,没有灵气冲撞经脉的撕裂感。
那一丝灵气,就像一滴墨落入水中,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温热的血液里,随着心跳,被推送向四肢百骸。
她甚至能感觉到,原本因为修行受损而略显僵硬的脏器,在这股融合了灵气的血液流过后,竟传来一丝酥麻的暖意。
仅仅是半个周天的运行,她的额头已沁出细汗,但那不是痛苦的冷汗,而是通体舒泰后,毛孔自然张开的畅快。
四肢末梢,那股久违的温暖正在复苏。
她缓缓睁开眼,眸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亮。
原来如此!
原来是这样!
现代修真界推崇的“高速引气法”,根本就是一条为天才们铺设的捷径,却将无数像她一样的“凡尘根”修士,判定为废物,遗弃在路边。
他们错了,错得离谱!
陈樵,那个沉默寡言的筑路人,他传给自己的,不是什么旁门左道,而是被整个时代遗忘了的、真正普适于万物的“慢修之道”!
她必须将这套图谱复刻下来,制成一个可以随时引导修行的器物。
她想到了村中祭祀废弃的陶盘。
那种陶盘土质细腻,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聚灵效果。
她找来一只布满裂纹的旧祭盘,没有将其丢弃,而是学着古法,用金粉混合天然树漆,小心翼翼地修补那些裂痕。
一道道金色的脉络在灰扑扑的陶盘上蔓延开来,仿佛为这件废器注入了新的生命。
盘身修补完毕,她用一柄剔骨尖刀,蘸着朱砂,将那套“三焦导引图”一笔一划地刻在了陶盘内壁。
刀尖划过陶胎,发出沙沙的声响,每一个节点,每一条脉络,都倾注了她全部的心神。
最后,她取来村中郎中柳氏赠予她的药包,将其中一味名为“还阳草”的药草烧成灰,混入釉料,均匀地涂抹在陶盘外壁。
当夜,她在后院垒起简陋的土窑,将陶盘置入其中。
点火时,她鬼使神差地将柳氏药包里剩下的所有药粉都撒入了火焰。
熊熊的橙色火焰在接触到药粉的瞬间,竟猛地一窜,焰心骤然变为一抹深邃的青碧色,一股奇异的药香弥漫开来。
当陶盘出炉时,已是后半夜。
它通体温润,金缮的裂纹在青釉的映衬下,显得古朴而神秘,淡淡的药香从盘身散发出来,闻之令人心神安宁。
顾微尘将这只被她命名为“导引盘”的造物置于膝上,双手虚按盘沿,再次引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执尘仙途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执尘仙途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