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欣搬进太医院东侧的宅院后,每天清晨都会比院子里的海棠树先醒。她习惯在辰时初刻出门,肩上挎着母亲绣的灵草纹样布包,里面装着清心草、灵水囊,还有那柄藏在锦盒里的寻仙剑 —— 自从在太医院医书库发现《灵仙录》的线索后,这柄神剑就像有了感应,偶尔会发出微弱的蓝光,却总在她想细辨方向时骤然中断,像故意藏起来的谜题,引着她在京城的街巷里不断寻找。
深秋的京城,清晨总裹着一层淡淡的薄雾。文欣从宅院出发,沿着太医院东侧的青石板路慢慢走,路边的早点摊已经支起了蒸笼,白色的热气裹着包子、油条的香气飘出来,引得路过的孩童拽着大人的衣角不肯走。她会在常去的那家 “李记早点铺” 停下,买两个热腾腾的灵草包子 —— 掌柜的知道她懂灵草医术,偶尔还会托她帮忙辨认自家后院种的草药,久而久之,倒成了熟络的朋友。
“文姑娘,今天还去逛街巷啊?” 李掌柜一边递过包子,一边笑着问,“前两天跟你说的那株‘雾灵草’,多亏你指点,浇了灵泉水后真的活过来了!等过几天长好了,我给你送些过去,泡茶喝能清心明目。”
“谢谢李掌柜,” 文欣接过包子,指尖触到温热的油纸,心里暖暖的,“我再找找看,说不定今天就能有线索。您要是再遇到不懂的草药,随时去宅院找我,我爹现在在太医院当院判,家里也备着不少灵草。”
告别李掌柜,文欣继续往前走。薄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街边的槐树洒下来,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她沿着东市的街巷慢慢逛,这里是京城最热闹的地方,绸缎庄、首饰铺、书斋、药庐挨挨挤挤,吆喝声、讨价还价声、算盘珠子声混在一起,像一首鲜活的市井乐曲。
文欣的目光仔细扫过每一家店铺的招牌,偶尔会走进书斋或药庐,问问掌柜有没有听过擅长灵草医术或仙力治疗的仙人。大多数时候,掌柜们只会笑着摇头,说些 “仙人哪能轻易见着” 的话;偶尔也有老人会提起几句模糊的传说,说几十年前曾在西郊见过白发仙人施法治病,却没人能说清具体位置。
“要是神剑能给个准信就好了,” 文欣咬了口灵草包子,心里轻轻叹气。她伸手摸了摸布包里的锦盒,里面的寻仙剑安静得像块普通的铁,没有丝毫动静。昨天傍晚在西市逛时,神剑曾突然发出过一阵蓝光,光芒顺着锦盒缝隙漏出来,映得她指尖发蓝,可她刚停下脚步想细辨方向,蓝光就消失了,只留下指尖淡淡的暖意,像个调皮的玩笑。
走到东市尽头的 “翰墨斋” 时,文欣习惯性地走了进去。掌柜的是位白发老先生,之前帮她找过关于上古仙人的古籍,看到她进来,连忙放下手中的毛笔:“文姑娘,今天又来寻书?上次你要的《仙踪补录》我找到了,里面提到京城东南的‘栖霞巷’,说百年前曾有仙人在那里开过药庐,你要不要看看?”
“真的?” 文欣眼睛一亮,快步走到柜台前。老先生递过来一本泛黄的线装书,书页边缘已经有些磨损,上面用小楷写着:“栖霞巷有药庐,曰‘清心堂’,主人善用灵草治仙魔伤,貌若中年,常着青衫,后不知所踪。”
“栖霞巷……” 文欣轻声呢喃,将书小心地捧在手里,“我之前逛过东南的街巷,怎么没听过这个名字?”
“那巷子偏僻,几十年前一场大火后就没落了,现在只剩几间破旧的宅院,” 老先生叹了口气,“你要是想去,可得多留意,那里现在少有人去,还常有些乞丐和流浪的修士落脚,不太安全。”
“谢谢您,我会小心的,” 文欣连忙道谢,又买了几本关于京城街巷历史的小册子,“这些书我都要了,您帮我包起来,我明天再来给您送灵草,之前说的能治眼疾的‘明心草’,我娘已经种出来了。”
离开翰墨斋,文欣抱着书,快步向东南方向走去。她按照小册子上的记载,在拐过三条热闹的街巷后,终于看到了 “栖霞巷” 的门牌 —— 木质的门牌已经发黑,上面的 “栖霞巷” 三个字模糊不清,巷口堆满了杂物,里面静悄悄的,与外面的热闹截然不同。
巷子里的房屋大多破旧不堪,有的屋顶塌了一半,有的门窗破损,只有零星几间宅院还有人居住,门口挂着晾晒的衣物。文欣沿着巷子慢慢走,脚下的青石板路坑坑洼洼,偶尔能看到墙角长出的杂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
她按照《仙踪补录》的记载,在巷子深处找到了一间破旧的宅院 —— 院墙塌了一半,门口的石狮子断了一只耳朵,匾额上的 “清心堂” 三个字只剩下模糊的轮廓,显然就是当年仙人开的药庐。文欣推开虚掩的木门,院子里长满了杂草,只有一间正房还勉强完好,窗户纸破了几个洞,能看到里面空荡荡的,只有一张破旧的木桌和几把椅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千年情之古魂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千年情之古魂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